中国历代哲学智慧 (2).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仁者爱人 今天我们讲仁者爱人。仁者爱人,提出者是孔子。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是 最最了不起的人物,没有之一。汉人称赞孔子,叫:“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 夜”。这样的话说的一点都不夸张。孔子的思想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 如果没有孔子,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可能会走上其他的道路。 孔子思想中最关键的核心的理念就是仁。这个仁,应该可以从先秦时期的 天道变化中来看其变化的脉络。 在前一讲中,我们看到殷周变革中,虽然天还具有人格神意味,但已经由 原来喜怒无常的状态变成了惟德是辅的状态。这个人格神的嗜好不是具有各种 可能的,而是喜欢人有德行。那么,地上的人要顺着天意来做,从最初的完全 你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的祭祀膜拜,到我尊重天的意志做有德的人。这样, 整个天命的理解就从无方向变成有必然性的方向。这是殷周变革中的变化。应 该说,周公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孔子继周公而起,孔子对天的理解由周公再进了一层。由人尊照天的德性 喜好来行善,演变成人遵照自身天命的德性来行善。这个天,从惟德是辅的人 格神,转变成人的先天的道德本性。而人的勤修德行就内化成人的道德意志。 在这个意义上讲,天就是人的天生德性,人就是人的道德意志。天生德性依靠 道德意志得以贯彻实现。天生德性为性,道德意志为心,构成中国哲学的心性 论架构。这种心性状态,就是仁。践仁而知天。这样一种心性观念,又称为天 人合一。天地宇宙的精神即是人的道德本性,并通过心灵的道德意识实现出 来。 孔子践仁而知天,孔门教化,主要就在一个仁字。仁具体落实在孔子的教 化中又是如何呢?孔门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我们读论语的时候,第一句就 是“学而实习之,不亦悦乎?”有些解读说“学而实习之”就是学了还要不断 的复习。可是不断地做题海战、做题库有什么悦的呢?我们要知道,孔子讲的 学和习并不局限在知识的学和习上,更主要是道德实践的学和习上。道德实践 主要是指仁,所以学是学的人,习是习的仁。 那么这个仁到底怎么理解呢?在我看来仍有两个方面的进路,一个是仁的 形式化表达。仁包含忠恕之道。什么是忠呢?尽己之谓忠,就是凸显出真正的 自己,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呢?德性的自己,而不是欲望的自己。把德性的自己 表现出来,就是中。你看忠这个字,上面是个中,下面是个心,是让你的心要 保持中道。 《论语》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个 “己欲”一 定不是欲望的自己,而是 “欲明明德于天下”的欲,是真正的心之所志。这个 欲,自己做到了,也希望别人做到。什么是恕呢?恕叫推己及物,就是把别人 跟自己一样,进行同情的理解,这样就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一种形式的 表达,就是别人和我都是一样的,都是需要实现的目的。我要自我实现,别人 也要自我实现,不能够把别人当成是我的自我实现的手段。然而,在 《论语》 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仁的另外一种非常丰富、非常活泼的实践化表达。比如,有 很多弟子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在回答的时候呢,回答的答案都不一致。 可以看到,孔子因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时机,在具体回答仁的 时候,答案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人,因为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时 机,孔子也有不同的回答。这个就叫因材施教,佛教称为随机说法。因为仁不 是一个知识,是一种道德实践,需要你在自身的生命中来体会。每个人在不同 的场景中,当下的感悟都不一样。所以在指点迷津的时候,只能顺着那个人的 契机上来敲打一下。因此谈仁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切莫在某一点上执着孔子 的话,认为只有如此才是仁的唯一答案。那是不对的。因材施教的话语,只是 针对某些人理解仁的一条通道,但未必适合所有人。就像条条大路通罗马一 样,每一条大路都能通罗马,但是道路本身不是罗马。不能认定只有这条道路 才是罗马。 孔子的仁的理解,照耀了整个儒者的天地。儒者的世界就是仁的世界。在 这个仁的世界中,天地万物都以仁为核心而获得了其存在价值,一切存有皆因 为有了仁而被赋予了意义。反之,儒家会反对脱离仁而谈某些事物。如果有某 物与仁无关,那个事物就被儒家认为是不值得去追求的。 我们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礼乐,一个是鬼神。 比如说礼。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礼如果 是弄的很奢华,那就不好,还不如简单一点,花费不要太铺张。那丧礼呢?与 其形式完备,不如具有真正的悲恸怀念。对于礼,孔子不是注重这个礼的排 场,而是注重礼后面的人文价值。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礼乐后面一定要以仁作为核心,所以礼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