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19)97.pdfVIP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19)97.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2.1-2019 1 修订背景  最理想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对策是从源头控制职业性危害因素,但实际上难以 完全消除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 职业病防治的关键控制点是保护劳动者避免过度接触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 素,降低其健康危害的风险水平  为将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主要控制目标是实施职业接触限 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OELs)以控制职业接触  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OELs 是职业性有害因素 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 性或慢性有害健康效应的容许接触水平。 1. 长期反复接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反复接触 2. 容许接触水平:可接受的8h工作日平均接触浓度 3. 在该浓度下,近乎所有的劳动者工作终生不会产生不良健康效应  OELs 是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管理及交流的重要工具: 1. 依据OELs 对职业并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估结论确定风险控制对策 2. 为劳动者提供健康风险信息,提高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何种健康影响、相 对保护水平,以及目前水平是否可危害健康等 3.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技术服务对用人单位是否遵守国家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标 准进行合规性评估的重要工具  2002年,卫生部颁布GBZ 2 -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两个 重要职业卫生标准  GBZ 2 -2002 依据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理化特性、毒理学及现场劳动卫生学或 职业流行病学资料,参考美、德、前苏联及日本等国家的OEL 及其制定依据, 对TJ36 -79 列出的有毒物质和粉尘的标准值进行了修订,增加119项1979年 以后颁布的国家劳动卫生标准  2007年卫生部组织专家对GBZ 2 -2002 进行修订 1. 根据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特征,将GBZ 2 -2002 分为GBZ 2.1 化学有害因素部 分和GBZ 2.2 物理因素部分 2. 理顺了PC-STEL 与超限倍数的关系 3. 增加了职业接触限值表现形式:皮肤、致癌及致敏标注 4. 完善了标准的使用说明  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实 新增职业病 需要制定限值的物质 际应用中,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 锡、铁、锑、钡粉尘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新技 硬金属肺病 钨、钛、钴等应金属 术、新材料、新工艺广泛应用,职业 溴丙烷中毒 溴丙烷 病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 β-萘胺所致膀胱癌 β-萘胺 有必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制 激光所致眼灼伤 激光 定新的或修订职业接触限值 冻伤 低温 2. 随着对毒理学研究、健康理念认识的提高,对标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 要进行解释与指导 ‐如何界定职业接触,即职业接触的定义问题 ‐限值保护的健康效应是什么,确定限值大小依据的关键健康效应 ‐采取职业卫生行动的起点是什么,即行动水平问题 ‐不同行动水平应当采取的对应行动措施是什么,即分级管理问题 ‐如何将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职业接触限值进行比较 ‐巡检作业如何应用职业接触限值 ‐非常规工作时间制如何应用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接触生物限值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体系的关系 ‐新修订的职业接触限值发布不及时的问题 ‐职业接触限值在接触控制方面的指导作用等 3. 随着标准本身的动态发展,有必要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分类 1 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 对标准的结构、标准值概念、限值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