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理念
“中和”思想是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理念,体现在儒家及道家的相关论著中,《尚书》和《周易》中将 和 作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一
种至高的安定和谐状态,其内涵有:①“和实生物” ; ②“和而不同”。“中和”思想也体现在祖国医学中,《灵枢本藏》中说道:人的气血
精神是性命之根本,只有在“血和”、“气和”、“志意和”、“寒
温和”的情况下,才是“平常之人”———即健康无病之人[ 1]。溃
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 ,UC)是一种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炎症病变为主的慢性
非特异性肠炎,病程往往迁延不愈,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患者
的生存质量,并逐渐被公认为心身疾病之一[ 2]。近来研究表明:传统文化“和”的思想对于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遣方用药从“和”立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法。张仲景首开和法之先河,《伤寒论》一书多数方药为表里双解、寒热并施、虚实相兼、升降同行、散敛相济、阴阳互调的和法,尤以小柴胡汤汤为最。后世医家根据丰富的临床实践引申其义,扩大了和法的应用范围。如戴北山提出:“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用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指出了和法的精髓及中医治疗疾病的最终目的。
明张景岳道:“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 ; 兼滞者,行而和之 ; 兼寒者,温而和之 ; 兼热者,凉而和之。和之谓义广矣。亦尤土兼四气,其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及。务在调平元气,不失中和之为贵也。”可以说,“和法”广义上涵盖了调整阴阳、调和气血、调和营卫、调
整脏腑、调摄精神等所有治法的宗旨。根据临床表现, UC病位虽在大肠,但病机根本在脾,且与肝、脾、肺三脏相关 ; 病机多以脾胃虚弱为本,寒湿热毒邪为标,瘀血痰浊阻滞肠络为病理表现,其中脾胃虚弱
贯穿疾病的始终。病程迁延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兼有寒热错杂、气血失调、升降失常的表现。因此遣方用药需注重补脾、运脾,兼顾补
肺、宣肺,疏肝、清肝,补肾、固肾 ; 既要清热化湿,又要调气血,化瘀滞,除毒邪,这些更加彰显了治疗当“以和为贵”的法则。临床遣
方用药需考虑以下几点: (1) 寒热并用。 UC患者常见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畏寒,舌淡等症,同时又见大便夹有红白黏冻之上寒下热、寒热
错杂之象。前人曾称之为“腑阳有热,脏阴有寒”,此乃寒热错杂之象。而根据阴阳互根、寒热转化之理,寒热并用,不仅是寒热兼顾,其中亦寓有寒热相激的效应。临床可用黄连、黄芩配干姜、附子,地榆、黄连配炮姜等。 (2) 气血双调。遵循“病初在气,久病在血”的发展规律和“赤痢属血,白痢属气”的辨证特点,临床可用补气之品黄
芪配伍凉血止血之地榆,收敛止血之白及,化瘀止血之三七。 (3) 通涩并用。通即通利,涩即收涩。 UC患者,每见痛泻交作,里急后重,病
机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多脾气亏虚,标实多气滞,湿热下注于肠。治疗单以理气,可能增加大便次数,纯用收涩,恐以碍邪,甚则引起便秘腹痛。故临床可用木香、槟榔合石榴皮、肉豆蔻、诃子组合,收涩并用,再以健脾补气,清肠祛风之品,标本兼治,可以通不耗气,涩
不留邪,对改善痛泻并作、里急后重等症状,收效良好。 (4) 升降并调。
UC患者久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同时肠中又有湿热积滞。《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前者宜补气升清举陷,后者应通下积滞。临床可用柴胡、葛根、荷叶、羌活、黄芪、党参,与木香、槟榔、制大黄、枳壳等相合,收效良好。
消补兼施。 UC病经迁延,多见病邪内蕴与正气消伐并存,属本虚标
实,故补气健脾药常与清肠祛风、活血通络药一起使用。 (6) 脾肾同治。
UC患者病变日久,常由脾及肾,导致脾肾阳虚,临床可见泄泻不止,甚至完谷不化、滑脱不禁、形寒肢冷等,应脾肾同治。
补脾药常用“五君子汤”,补肾药常用补骨脂、肉豆蔻、补骨脂、淫
羊藿等。阳虚严重者加附子、肉桂、干姜 ; 泄泻次数较多者,加赤石脂、禹余粮、乌梅炭、五倍子等。仲景“和法”经方治疗 UC疗效确切,具体有: (1) 乌梅丸。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
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伤寒论》原方主治蛔厥。症见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
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其中治疗久痢不止为后世医家发挥,近代更用来治疗 UC之寒热错杂之证,见下痢稀薄,夹有黏冻,反复发作 ; 舌质红,苔薄黄。方中体现了寒热并用、气血双调的和法治则。闫曙光等基于循证医学系统分析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对照药相比,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复发率方面均有一定优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