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贴标签”如何影响犯罪?.pdf

第9讲 “贴标签”如何影响犯罪?.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讲 “贴标签”如何影响犯罪?  标签论(Labeling theory )又译为“标定理论”、 “贴标签理论”,它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 产生的一种犯罪原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贝克 尔(H.Becker ),利默特(M .Lemert ),埃里克 森(T.Erikson )等人。  基本观点:个体变为罪犯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给其 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  所谓贴标签,就是立法者、司法者、社会舆论把 某些个体定义为越轨者的过程。当一个人被一些 对其具有影响的他人,如:教师、警察、邻居、 父母或朋友等贴上标签,称之为犯罪者时,他就 真的会逐渐从事犯罪活动,成为犯罪者。  该理论还从“初级越轨”向“次级越轨”的转化来说明标 签化对犯罪形成过程的影响。  初级越轨:行为人已经实施了一定的不良行为,但还未被固 定地作为越轨者来看待,行为人也未形成越轨者的自我概 念。  次级越轨:行为人已经实施了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并已被 固定地当作越轨者看待,行为人也形成了越轨者的自我概念。  从初级越轨向次级越轨的转向,不是突然实现的,而是逐 渐地、交替地进行的。在标签论者看来,这种转化就是贴 标签的结果。  标签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提醒人们探讨犯罪人之外的犯罪原 因,尤其是司法机关本身的执法行为的副作用。但是,它 对犯罪行为本质的看法,引起了众多非议。  标签理论对刑事法律制度影响巨大。  刑事诉讼法第286条明确规定了对犯罪的未成年人 实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给有过犯罪记录的未成 年人避免前科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够平等地享有 与其他正常人一样的权利,使其真正改过自新, 回归社会。  第一百条前科报告制度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 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 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 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