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五第一章复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 第1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分层学案 注:※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考纲展示 考向预测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1.读图分析台风(飓风)的路径、原因、风向以及带来的影响。 2.分析某一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减灾防灾措施。 3.读图分析一个区域自然灾害的类型及成因。 一、自然灾害 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其形成具备两个条件: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 定义可表述为 3.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还对农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① 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② 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 属性 被破坏后的情况 矿产资源 非可再生 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水资源 可再生 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形成过程非常缓慢 大气资源 可再生 生物资源 可再生 总体上属于可再生资源,但一个物种灭绝后,就永远消失而不会再生 土地资源 可再生 一旦受灾,将导致森林被毁、土壤破坏、草地退化等环境问题 (4)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的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重视防灾抗灾能力弱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1.自然灾害分类及孕灾圈层 分类 主要灾害 孕灾(环境)圈层 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冰雹灾害、雪灾、雾灾、风灾、雷电、低温冷害、霜冻等 大气圈 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岩石圈 水文灾害 洪涝、风暴潮、海啸、海冰 水圈 生物灾害 病害、虫害、鼠害、赤潮 生物圈 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及影响 自然灾 害类型 分布 成因 影响 其他典型灾害 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 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①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热带、副热带),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狂风、暴雨,产生风暴潮 干旱:渐发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寒潮: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尘暴等 地质灾害 地震 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呈带状分布: ①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②环太平洋地震带 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倾斜和弯曲,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的承受限度,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建筑物遭破坏、交通线中断、人员伤亡等 滑坡和泥石流:山区,危害极大 水文灾害 洪涝 ①气候:中低纬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②地形:江河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直接威胁区;低湿洼地容易发生涝渍 强降水形成洪水,排水不畅,积水形成涝渍 淹没农田、村庄、道路等 热带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生物灾害 病害 农作物、森林分布区 ①不良环境:病害的发生与生物所处环境有关,气候变异等造成农作物对病害抵抗性降低。过度潮湿易引起小麦锈病、稻瘟病,干旱易引起小麦白粉病; ②外来病原体入侵 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农田、森林被毁坏 虫灾:常见虫害(松材线虫最具危害性;蝗虫分布以黄河下游为多,且旱灾多发) 鼠灾:重灾区是农田、牧场、森林   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主要的两大自然灾害带分布以及成因分析 灾害带 主要的自然灾害 致灾因子 受灾体特性 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 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 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 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水旱、风暴潮、台风、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 近热带、副热带海洋→台风→风暴潮 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 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