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赏析散文语言——《春》《济南的冬天》
概 述
概 述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初一
适用区域
部编版
课时
2课时
知识点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角度赏析散文语言
教学目标
1.梳理《春》与《济南的冬天》的内容要点
2.理解辨析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
3.赏析比喻和比拟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梳理文章内容
2.辨析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注意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2.赏析修辞手法在文本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春天展现美丽的世界,春天带来崭新的希望。历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描绘春天,赞美春天。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冬天又是怎样的,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今天我们学习《春》和《济南的冬天》,感受作者笔下描绘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体会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与你印象中的冬天有什么不同。
二、知识讲解
二、知识讲解
《春》知识梳理
《春》知识梳理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其著作包括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等。
2.文体知识
写景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
环境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形式。
这类散文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作为主要写作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
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传递作者情感,吸引人、感染人。这类散文具有美景美意、诗情画意的特点。
3.文章结构
4.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绘花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劳作,奋然向前,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济南的冬天》知识梳理
《济南的冬天》知识梳理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老舍话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2.文章结构
3.主题思想
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
考点1
考点1 比喻
1.定义:是利用乙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2.构成三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
3.三种基本类型: 明喻 本体+喻词(像、如同、好像、仿佛、似的等词语)+喻体
暗喻 本体+喻词(是、变成、就是、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喻体
借喻 喻体(本体、喻词均不出现)
4.作用:比喻可使深刻的事理变得浅显,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使生疏的事物变成熟悉,总之,它可以化深为浅,使文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例子:
(1)整个老窑像烧透了的砖窑。
(2)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烁着无数的明星。
(3)这封信成了我们家的福音书。
(4)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5.导图梳理
考点2 比拟
考点2 比拟
1. 定义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拟物有时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2.作用
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感情思想性格动作等,使读者感到亲切,感情更突出;也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
例子: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导图梳理
考点3 赏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考点3 赏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题型
......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答题方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XX的情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例题精析
三 、例题精析
例题1
例题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诗词三首》学案.doc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诗词五首》饮酒-春望.doc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诗词五首》渔家傲-雁门太守行-赤壁.doc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谈创造性思维》 导学案.doc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doc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谈创造性思维》教学案.doc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谈创造性思维》说课稿.doc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谈创造性思维》学案(无答案).doc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doc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doc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专题练习试题(详解版).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专题测试试题(详解).docx
-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专题测试试题(含详解).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专题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专题测试试卷.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专题测试试卷(详解版).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专题测评试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专题测评试题(含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