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知识点梳理.docVIP

20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知识点梳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外古诗词诵》知识点梳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2.词语理解 峨眉山:在今四川 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3.白话译文   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的粼粼江流。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4.赏析 这首诗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前两句诗从“峨眉山月”写起,既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第三句,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友人相逢的季节在落花时节,落花时节还暗指唐朝由胜而衰。 2.词语理解 ⑴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⑵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⑶寻常:经常。 ⑷崔九:崔涤,唐玄宗的宠臣,“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⑸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⑹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 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3.白话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4.赏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 诗歌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作者介绍 岑参(715年-770年),南阳人,唐朝诗人,边塞诗代表人物,与 高适并称 高岑,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 2.词语理解 ①九日:指九月九日 重阳节。 ②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③无人送酒:此处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 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饮而归。 ④怜:可怜。 ⑤傍:靠近、接近。 3.白话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4.赏析 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三、四句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作者介绍 李益唐代诗人,字君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2.白话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文档评论(0)

anm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