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赏析.docVIP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赏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码 页码 页 / 总页数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 页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赏析 崔颢赋诗 李白续笔 《黄鹤楼》《凤凰台》交相辉映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黄鹤楼】在武昌城外,长江岸边,相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故名。此楼不知建于何时,但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已经是座名楼。文人雅士登楼题诗者甚多。一日,李白路过此楼,登临观赏。远眺:大江东去,烟波浩渺;近瞧:诗歌争辉,琳琅满目。只见他突然在一首诗前面停了下来,沉吟良久,流连忘返,连声赞叹:“好诗,好诗!”就在此时,有人听说大诗人李白光临,赶快奉上笔墨,请他题诗,李白连忙推辞,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见《唐才子传》),这就是“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历史佳话。 崔颢是李白的同代诗人,名气远没有李白大。但这首题为《黄鹤楼》的七言律诗却是千古绝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历代吟咏黄鹤楼的诗作无一能与之匹敌。 但心高气傲有如李太白者,并不甘心,决心与之比试高低。有一天,他在南京游历时,来到了凤凰台,于是写成七律一首,题为《登金陵凤凰台》。 为了使读者一睹这两位诗人的风采,今把这两首诗都抄录如下,两相对照,加以分析,便知端倪,从中寻找异同。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终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首联两人均以有关两地的神话传说领起,而且都用的是开篇点题的手法,直奔题目。但仔细考量却发现同中有异。崔颢强调的是人去楼在,写的踏实;李白却着眼于凤去台空,显得空灵。 颔联崔诗承首联写登楼所见,仰望天空,只见蓝天上飘动着白云,而那传说中的黄鹤却一去不复返。抚今追昔,感慨万端。这蓝天白云下的古楼,见证了多少时间的流逝,历史的沧桑。大丈夫处世,应当及时建功立业。而李白却是俯视台下,但却看不见三国时期在此建都的东吴宫殿里的宫娥才女,也看不见东晋时期偏安在此的王凯、谢安那样的豪门贵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见荒径幽草,瓦砾土丘。昔日繁华,都成一梦。人才的黑暗现实的一种控诉。 在学术界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一首模拟崔颢《黄鹤楼》的作品。上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就持这种看法。 但也有许多严肃的学者持相反的观点。清代学者沈德潜曾经编写过一本《唐诗别裁》,他说李白的这首诗“从心所造,偶然相似,必为摹防司勋(崔颢曾经担任过司勋员外部的官职),恐属未是”。这是一种客观公正的评价。其实,“偶然相似”也只是形似,两首诗的风格、内涵,甚至遣词造句都大相径庭,从我以上的分析便可看出。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