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二 应用FFT对信号.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字信号处理应用实验 实验二 应用FFT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学号 1215108019 姓名 李克帆 班级 电子2 华侨大学电子工程系 实验二 应用FFT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加深DFT算法原理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因为FFT只是DFT的一种快速算法, 所以FFT的运算结果必然满足DFT的基本性质)。 (2) 熟悉FFT算法原理和FFT子程序的应用。 (3) 学习用FFT对连续信号和时域离散信号进行谱分析的方法, 了解可能出现的分析误差及其原因, 以便在实际中正确应用FFT。二、实验原理与方法 一个连续信号xa(t)的频谱可以用他的傅立叶变换表示为:= 如果对该信号进行理想采样,可以得到采样序列:x(n)=Xa(nT) 同样可以对该序列进行Z变换,其中T为采样周期:X(z)= 当Z=ejω的时候,我们就得到了序列的傅立叶变换:X(ejω)= 其中称为数字频率,它和模拟域频率的关系为: 式中的fs是采样频率,上式说明数字频率是模拟频率对采样频率fs的归一化。同模拟域的情况相似,数字频率代表了序列值变化的速率,而序列的傅里叶变换为序列的频谱。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和对应的采样信号频率具有下式的对应关系。 X(ejω)= 即序列的频谱是采样信号频谱的周期延拓。从上式可以看出,只要分析采样序列的频谱,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连续信号频谱,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连续信号的频谱。注意:这里的信号必须是带限信号,采样也必须满足Nyquist定理。 在各种信号序列中,有限长序列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无限长的序列也往往可以用有限长序列来逼近。对于有限长的序列我们可以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这一变换可以很好地反映序列的频域特性,并且容易利用快速算法在计算机上实现当序列的长度是N时,我们定义离散傅里叶变化为:X(k)=DFT[x(n)]= 其中,它的反变换定义为:x(n)=IDFT[X(k)]= 令Z=,则有:==DFT[x(n)] 可以得到,是Z平面单位圆上幅角为的点,就是将单位圆进行N等分以后第K个点。所以,X(k)是Z变换在单位圆上的等距采样,或者说是序列福利叶变换的等距采样。时域采样在满足Nyquist定理时,就不会发生频率混淆;同样地,在频率域进行采样的时候,只要采样间隔足够小,也不会发生时域序列的混淆。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复习DFT的定义、 性质和用DFT作谱分析的有关内容。 (2) 复习FFT算法原理与编程思想, 并对照DIT-FFT运算流图和程序框图, 读懂本实验提供的FFT子程序。 (3) 编制信号产生子程序, 产生以下典型信号供谱分析用: (1)高斯序列: 上机实验内容 (1) 对 2 中所给出的信号逐个进行谱分析。 下面给出针对各信号的FFT变换区间N以及对连续信号x6(t)的采样频率fs, 供实验时参考。 x1(n), x2(n), x3(n), x4(n), x5(n): N=8, 16=x6(t): fs=64(Hz), N=16, 32, 64 n=0:15; X1(n) x=[ones(1,4)]; close all; subplot(2,1,1);stem(x,.); subplot(2,1,2);stem(abs(fft(x,8)),.); subplot(3,1,3);stem(abs(fft(x,16)),.); X2(n) for i=1:4 x(i)=i+1; end for i=5:8 x(i)=8-i; end close all;subplot(3,1,1);stem(x); subplot(3,1,2);stem(abs(fft(x,8))); subplot(3,1,3);stem(abs(fft(x,16))); X3(n) for i=1:4 x(i)=4-i; end for i=5:8 x(i)=i-3; end close all;subplot(3,1,1);stem(x); subplot(3,1,2);stem(abs(fft(x,8))); subplot(3,1,3);stem(abs(fft(x,16))); X4(n) n=0:15; x=cos((pi/4)*n); close all; subplot(3,1,1);stem(x); subplot(3,1,2);stem(abs(fft(x,8))); subplot(3,1,3);stem(abs(fft(x,16))); X5(n) n=0:15; x=sin((pi/8)*n); close all; subplot(3,1,1);stem(x); subplot

文档评论(0)

anm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