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景公问谋必得事必成何术晏子对以度义因民第十二原文翻译.docxVIP

晏子春秋景公问谋必得事必成何术晏子对以度义因民第十二原文翻译.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晏子春秋·景公问谋必得事必成何术晏子 对以度义因民第十二原文 | 翻译 【原文】 公问晏子曰: 谋必得,事必成,有术乎? 晏子对曰: 有。 公 曰: 其术如何? 晏子曰: 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 公 曰: 奚谓也? 对曰: 其谋也,左右无所系,上下无所縻,其声不 悖,其实不逆,谋于上,不违天,谋于下,不违民,以此谋者必得矣; 事大则利厚,事小则利薄,称事之大小,权利之轻重,国有义劳,民 有如利,以此举事者必成矣。夫逃人而谟,虽成不安;傲民举事,虽 成不荣。故臣闻义谋之法以民事之本也,故及义而谋,信民而动,未 闻不存者也。昔三代之兴也,谋必度其义,事必因于民。及其衰也, 建谋不及义,兴事伤民。故度义因民,谋事之术也。 公曰: 寡人不 敏,闻善不行,其危如何? 对曰: 上君全善,其次出入焉,其次结 邪而羞问。全善之君能制;出入之君时问,虽日危,尚可以没身;羞 问之君,不能保其身。今君虽危,尚可没身也。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 : 谋划一定能实现,做事一定能成功,有办法吗 ? 晏子回答说: 有。 景公说: 那是什么办法 ? 晏子说: 谋划事情合 乎义的一定能实现,做事顺乎民心的一定能成功。 景公说 : 什么意 1 思? 回答说 : 这样的谋划,没有左右的约束、上下的牵连,它的外表不违背义,它的实质也不违逆于义。对上不违背天意,对下不违背民心,用这个原则去谋划一定能实现。事情大,就给百姓厚利,事情小就给百姓薄利。根据事情的大小,衡量利益的轻重,国家美名有加,百姓获有余利。用这个原则行事,一定能成功。避开义去谋划,即使实现也不会安宁,轻视百姓去行事,即使成功也不光荣。所以我听说依照义去谋划的方法和顺应民心行事的根本原则。 所以,违背义去谋划,违背民心去行事,从未听说过能长存的。从前,夏、商、周三代兴盛时,谋划一定要合乎义,做事一定要顺应民心。到他们衰败时,进行谋划不考虑义,行事伤损百姓。所以,符合义顺乎民,是谋划与做事的方法啊。 景公说 : 寡人不才,听到好的建议不施行,危险有 多大 ? 回答说 : 特别好的君王能择善而从,差一些的听从一部分,最差的积累邪行而羞于向人请教。 择善而从的国君能控制局面。 听从一部分的国君有时询问,即使每天都有危险,还可以保全终身。羞于询问的君主,不能保 全其生命。现在君王虽然有危险,还可以保全终身。 【繁体原文】 景公問晏子曰:「謀必得,事必成,有術乎?」晏子對曰〔一〕 : 「有。」公曰:「其術如何〔二〕?」晏子曰: 「謀度于義者必得,事 因于民者必成。」公曰:「奚謂也〔三〕?」對曰: 「其謀也,左右無 所繫,上下無所縻〔四〕,其聲不悖,其實不逆〔五〕 ,謀于上,不違 天,謀于下,不違民〔六〕,以此謀者必得矣〔七〕;事大則利厚,事 2 小則利薄,稱事之大小,權利之輕重,國有義勞〔八〕,民有如利〔九〕,以此舉事者必成矣。夫逃人而謨〔一十〕 ,雖成不安〔一一〕;傲民舉事,雖成不榮。故臣聞義謀之法以民事之本也, 〔一二〕故及義而謀,信民而動〔一三〕,未聞不存者也〔一四〕。昔三代之興也,謀必度其義〔一五〕,事必因于民。及其衰也,建謀不及義〔一六〕 ,興事傷民〔一七〕。故度義因民,謀事之術也〔一八〕 。」公曰:「寡人不敏,聞善不行,其危如何〔一九〕?」對曰: 「上君全善,其次出入焉,其次結邪而羞問。全善之君能制;出入之君時問,雖日危〔二十〕 ,尚可以沒身;羞問之君,不能保其身。今君雖危,尚可沒身也。 」 【繁体注释】 〔一〕 則虞案:治要無「晏子」二字。 〔二〕 則虞案:治要作「何如」。 〔三〕 蘇輿云:「自『公曰』以下云云,至『以民事之本也』 ,治要所無。」 〔四〕 盧文弨云:「元刻本作『靡』。」◎則虞案:楊本、凌本亦作「靡」,吳勉學本作「縻」。 〔五〕 孫星衍云:「『繫』、『縻』,『悖』、『逆』為韻。」 〔六〕 則虞案:元刻本、活字本奪「下」字。 〔七〕 黃以周云:「元刻本『謀』作『謨』。」◎則虞案:吳勉學本、子彙本作「謀」。 〔八〕 蘇輿云:「『義勞』,言所勞俱為義, 不同妄勞,故曰『義勞』。『勞』與『利』對文,言國雖勞而民利也。」◎劉師培校補云:「『義』 3 當作『羨』(與下問佞人章誤『豐羨』為『豐義』例同) ,『勞』訓為『賜』(山權數篇『勞若以百金』,注云『勞賜也』),即前第四章之『上有羨獲,下有加利』也。 」◎陶鴻慶云:「『如利』當為『加利』,王氏已正之矣。『義勞』乃『羨榮』二字之誤,後第二十章『積豐義之養』,盧校云『義』當作『羨』,即其例矣。『羨』與『加』意相近,前第四章云『上有羨獲,下有加利』 ,亦以『羨』與『加』對文,可證也。 下文云『傲民舉事,雖成不榮』 ,『國有羨榮』者,猶言『國有餘榮』耳,誤作『義勞』,文義難通。」◎則虞案:陶說是。 〔九〕 孫星衍云:「『如』字疑誤。」◎王念孫云

文档评论(0)

150****56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