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必考名著《红楼梦》试题汇总.doc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北京卷必考名著《红楼梦》试题汇总 《红楼梦》主要人物 林黛玉相关考题 2014 年北京语文卷 7.“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①—③ 题。 ③《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情西施” 。她所 写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 (2 分) A.史湘云 B. 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③答案: B。解析:原题中有“多病” “葬花”等词,从而确认为林黛玉。 顺义期末 20.《红楼梦》第三回的回目, 有的版本作“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 都”,有的版本作“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请你结合“林黛玉 进贾府”的相关情节,就横线上的部分, 你认为哪个版本的回目更好, 写出理由。 【参考】开放性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认为“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好, “抛”字作抛弃讲,主观上由于难以抗 拒的原因被动放弃。 回目的意思是林黛玉是客观上被动抛舍下自己的父亲林如海, 主观上不愿离开父亲。可以看出父女的情感,又有悲剧意味。同时“抛父”还可 以制造悬念,小女孩怎么能做出“抛父”的举动呢?吸引读者阅读。 ②认为“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好,“收养” 意味着林黛玉的可怜弱小、 身世凄凉, 蕴含悲剧意味, 同时也暗示读者从此以后林黛玉将 “客居”在荣国府,直至去世。 言简意赅。 通州期末 19.《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情,既缘于“木石前盟” ,也有其他的原 因。下面两个细节,一般认为能够体现一些“其他原因” ,请你就此作简要 分析。(5 分) 湘云笑道:“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 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道:“林姑娘从来 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 (取材 于《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 反生起气来,(宝玉)只说“好好的一个清 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独有林黛玉自幼 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参考答案:宝黛第一次见面时,有“木石前盟”的感应,也有一见如故的情感基 础。但在后来的交往中,黛玉不曾劝宝玉去立身扬名,不拿经济仕途思想来规劝 宝玉,所以宝玉视她为知己,敬重她超越流俗的精神。因此,宝黛爱情的基础不 仅有颜值、前世盟约的因素,更有志趣相投、人生观相同的因素,而后者正是宝 玉坚定选择黛玉的主要原因。 石景山期末 21. 中秋之夜,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黛玉的那句“ 冷月葬诗魂 带同学们沉浸在艺术的佳境中。大家开展探究学习,发现有的版本将“冷月葬诗 魂”写作“ 冷月葬花魂 ”。对于塑造黛玉形象来说, “花”和“诗”哪个更好?请 结合《红楼梦》中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由。 (5 分) 【答案】①我认为“花”更好。其一: “葬花魂”这三字有来历,有出处, 特别是“花魂”一词常见于林黛玉的诗中, 如第二十六回里有 “花魂默默无情绪, 鸟梦痴痴何处惊” 。其二: “花魂”与“鹤影”是工对,而“诗魂”与“鹤影” 却不然。其三: “花魂”与“鹤影”俱是写景,比较切题,也合乎当时的时令 景色,假使改作“诗魂” ,便关人事而非写景,似乎于情理不合。 2020.3 北京适应性考试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6 题。(共 4 分) 16.“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两句联诗出自《红楼梦》第 76 回“凸碧堂品 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是姊妹几人在凹晶馆赏月时即景吟出的。湘云 认为“冷月葬诗魂”一句“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 。“冷月葬诗魂”一句隐 含着小说中诗作者怎样的身世和命运?请根据原著进行简要分析。 16.参考答案: 身世:“冷月”寂寞而凄冷,象征着黛玉内心孤苦、身世凄凉,在原著中,黛玉 父母双亡,寄身贾府,确实孤苦、凄凉。 命运:“葬诗魂”,意味着林黛玉最终香消玉殒,寂寞而亡。 海淀一模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6题。(共5 分) 16.《红楼梦》第 22 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讲述了贾府上 下在上元节制灯谜、猜谜语的故事。其中“更香” (古代用于计时的一种香) 的谜面有这样四句诗: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在曹雪芹的构思里, 每个谜语都象征着制谜人的性格, 暗示了其命运。“更 香”这个谜语在小说中是谁出的,不同版本存在争议,一说是薛宝钗,一说是 林黛玉。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评分标准】结合诗句分析制谜人性格特点,结合小说情节印证( 3 分);结 合诗句分析制谜人命运特征( 2 分)。 名著阅读——《红楼梦》 民俗、传统文化——灯谜 诗

文档评论(0)

dayu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5304000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