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电子商务 旅游电子商务 旅游体验.ppt

旅游电子商务 旅游电子商务 旅游体验.ppt

  1. 1、本文档共1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旅 游 体 验 主观幸福感体验 旅游的本质:愉悦(休闲体验) 一、旅游者的体验与主观幸福感体验 体验就是指人对外界各种刺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常常以情绪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又称情绪体验。 旅游体验可以描述为:是通过旅游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并由旅游主体主动建构的经历和主观感受。 旅游者所追求和经历的体验多是正面的、快乐维度的,所以又可以把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称为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体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艾夫里尔(Averill,1997)曾经统计发现,仅描述情绪体验的英文单词数量就达550—600个,依此类推,那么积极情绪体验也会有上百种。在众多积极情绪体验中,有一种是最综合、最复杂、最核心的,就是主观幸福感体验(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旅游者追求的就是主观幸福感体验。 二、幸福概述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83)把幸福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把幸福定性为一种主观体验。 人类对幸福的理解历程 人类对幸福的探讨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期。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它强调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内圣外王”完美人格的追求和实现。“内圣”指主体心性修养方面的要求,就是追求“仁”、“圣”为目的,核心是善的德行。孔子曾把“仁”的具体内容解释为“恭、宽、信、敏、惠”。后来儒家文化把“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界定为“内圣”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外王”功夫。简单地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幸福观主要可以分为理性主义幸福观和感性主义幸福观。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认为,幸福就是抑制自己的感性、情感和欲望而服从理性的要求,不贪图感官享受而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意义。赫拉克利特、伊壁鸠鲁学派强调幸福就是感性欲望的满足,但也指出这种满足必须符合道德的要求,精神是人类最大的生活乐趣。 总之,这时期的主要观点都是从人性圆满的交代探讨幸福的,并把道德和精神作为幸福的核心。 第二阶段:启蒙期。以西方启蒙运动为标志,给过去的学说注入了人道主义思想,强调用理智审视信条和传统。 第三阶段:现代期。这一阶段始于20世纪后半期,强调幸福的本质在于生活的质量和生活的真实意义。这时的研究超越了抽象的哲学层面和现代社会的物质层面,用现实的观点、科学的方法对幸福做出更全面的评价,幸福从层面和类型上被划分。 三、主观幸福感 (一) 主观幸福感定义 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就是主体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后的一种积极体验。 主观幸福感既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生活状态、周围环境和相关事件的关于满意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是一个人在情绪体验上对这些方面的主观认同。 (二)主观幸福感特点 1.它存在于个体的体验之中,具有主观性。个体是否幸福主要依赖于个体自己的标准,而不依赖于他人或外界的标准,就是说各人有各人的幸福标准。 2.不是说主体没有消极情绪体验,更是指主体要能体验到积极的情绪。 3.主观幸福感不是个体对其某一个单独的生活领域评估后的体验,而是对其整个生活评估后的体验。 (三) 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 1.快乐情绪与不快乐情绪关系 布拉德本(Bradburn N,1969)通过调查发现,人类的快乐和不快乐情绪是互相独立的,它们各自与不同的因素相关联。 神经科学的研究佐证了这一点,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分属于人前额皮层的不同部位控制。 2.主观幸福感构成 主观幸福感有三个衡量指标:体验到快乐情绪、较低水平的消极体验和较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 “曾经沧海难为水”现象。 (四)主观幸福感生成的理论 1.实现论 长期以来,需要的满足或目标的达成是个体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原因的观点一直流行与于心理学界。这种观点称为实现论。其核心观点就是认为幸福是个体各种紧张压力解除的结果。这些结果的相加就生成了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后来有的心理学家又把个体自身或他人的潜在标准引进这个理论中,认为个体在目标实现后还要和自己主观标准或者他人拥有的进行比较,这些比较的差异性最终决定这个人的主观幸福感。 2.认知论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的信息加工判断模式。这个模式强调认知在主观幸福感形成中的作用,认为主观幸福感的产生不完全由外在刺激引起,它是个体的愿望或已有的经验与外在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 3.人格特质论 人格特质论认为,实现论和认知论有合理性,但不全面。从人的社会生活实际来看,人的生活情景是暂时和多变的,过多考虑生活事件的做法所得出的主观幸福感是即时主观幸福感,而长期主观幸福感更应该得到关注。 真的存在这样两种主观幸福感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二者是什么关系?各个即时主观幸福感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第一,各个即时主观幸福感之间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