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思品课教学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课程标准的思品课教学初探   课程标准阐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内容,规定了教学应达到的基本水平,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基础性的教学规范和评价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树立强烈的课标意识,始终把课标放在重要的位置,领会课标理念,熟知学习领域,以课标为依据规范教学行为,把课程标准的要求细化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   那怎样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展开有效甚至是高效教学呢?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备课时以课标为依据   一节课的核心是什么?应该是目标。即要知道自己去哪,这节课要把学生带到哪?但现实是老师们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很茫然,很模糊,书上怎么写,教参怎么写就怎么抄,看似很完整,是合格的教案,但教学过程中是否按照教学目标设计了一节课,有没有按照教学目标检测本节课达到目标没,所以很多课都是很随意的,走到哪算哪,如果每节课都是这样,那我们的课堂就是低效的。所以我理解的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应是是否能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体验,感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育,感动,升华情感的目的。而教学目标怎样定,我认为必须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实际情况为根本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心中有课标,眼里有学生”。具体说,就是教师备课时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中以学生行为为主体表达的“内容目标”是如何从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意义上的表达、呈现的行为目标的;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中以教师行为为主体表达的“提示与建议”,把握有关内容教学的侧重、难易、详略等要求,恰当处理好教学内容,选择好教学方式,开发利用好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鉴于此,我们近一两年进行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的教学》课题研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潜心研究,分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把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课程标准分解后,制定出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不同,课程资源不同,教师教学风格不同,教学设计不同,即便是同一课目,每一位老师分解的教学目标都不同,但依据的课程标准没有变,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没有变。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课标为依据   在教学目标确定后,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一定是以达到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这不仅是教师授课后自己说课要阐述的重要问题,也是其他教师评课的切入点,更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本课内容的依据。即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教学目标而服务的,都是以能否达到教学目标为最终目的的。   三、教学评价与检测以课标为依据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评价和检测的环节,此环节还是检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的关键步骤,如何设计教学评价,有怎样的检测环节,都要根据课程标准制定。   下面以我以一个教学设计举例证明上面的观点: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时:1课时   课程标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和民族的传统美德,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展示,能总结出中华文化的构成、特点、地位,能举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影响,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文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讨论中华文化的力量。   3.通过分享美德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自愿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的图片。   这组图片展示的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这场文化的盛宴震撼了全世界,今天让我们走进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再次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活动一:展示中华灿烂的文化——叹中华文化之灿烂(解决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1)   活动方式:学生扮演解说员,向英国人约翰介绍展区内的陈列品。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一个展区。   刚才大家的解说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画卷,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活动二:探中华文化之力量(解决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2)   1.对比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历史得出唯有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为什么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2.文化是构成并影响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活动三:谈中华文化之影响(解决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1)   请你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对中国人或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例。   结论: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成为近代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指南针;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离不开造纸和印刷;而火药又成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   活动四:传承中华之美德(解决教学重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