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化争议辨析.docx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产业化争议辨析 教育产业的理念大致出现在 1980年代 中期,理论界关于教育产业化的争论长达十 多年,反对者主要从教育的公益性出发,在 价值层面质疑产业化、市场化的主张;支持 者强调教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质,认为在市场 经济环境下教育产业的发展是无可争辩的 基本现实。最近,教育部负责人严词否定 “教育产业化”的提法;由于现实教育中的 种种乱相,饱受其苦的家长和社会舆论几乎 一边倒,强烈声讨“教育产业化”。显然, 教育产业化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是混 舌L而面目不清的,有必要作一番疏理。 一、“教育产业化”的理论之争 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并不“邪恶”。在计 划体制下,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教育的公共 性、公益性,进而认为教育只能由政府投资 举办,形成国家垄断、包办教育的困窘局面。 教育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的引入,使我们 认识教育既具有公共性,也具有私人性,非 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提供 的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其公共性部分由政府 购买,私人性部分作为个人的自我投资,由 受益者个人购买。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也具 有提供教育服务的交易性质。对国家而言, 教育不仅是一种公益事业, 还是具有很局经 济回报率的战略产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打破 封闭,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建立经费多样 化的渠道。 1980年代发达国家以及最近日本被称 为“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改革, 即通过引入 市场机制改变政府干预过多的治理模式, 增 强高校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提高教育的效 率和效益。其主要内容包括:减少国家-政 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资比例, 增加非国家 的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强化高等教育与私营 经济部门和工商界的联系; 加强私立一民办 高等教育机构扮演的角色等。 在许多国际组织的统计分类中, 教育均 被列为“服务产业”、“第三产业”。在 199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 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教育被明确列为 第三产业,而且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 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 〈〈决定》 提出要以产业化为方向, 建立充满活力的自 我发展机制,对包括教育产业在内的第三产 业,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 它被主张教育产业化的意见引为最重要的 论据。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基本态度,是承 认教育具有产业属性,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阶 段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留学教育等。但 从维护教育公益性的角度出发,反对提“教 育产业化”,认为所谓“化”,就是彻头彻 尾、彻里彻外之意。 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教育具有某种 产业性质,教育需要引入部分市场机制以增 强活力、提高效率,个人分担一部分教育成 本等概念应当说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 无论 支持还是反对“教育产业化”,在这些方面 是具有共识的,争论主要在教育产业“化” 与不“化”的认识上。我认为这种词语之争 其实并没有更大的理论意义,反而削弱了我 们对这一进程的实际关注。 虽然我们的官方政策没有提“教育产 业化”,但事实上“产业化”的问题之严重, 是那些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国家所没有的。 - 种理论的现实命运,并不是由讨论或表态决 定的,而取决现实的社会需求、价值导向和 利益博弈。 、“教育产业化”的现实表现 在事实的层面上,究竟哪些行为、内容 属“教育产业化”,同样众说纷纭。大家在 使用这一词语时的所指其实是各不相同的。 狭义的理解,它主要指在学校举办企业、 科技类和服务类的校办产业。中小学的校企 在1980年 代红过一阵后,大多衰落不振。在 1990年 代全民经商的气氛中,高校掀起大办校企的 热潮,一时公司林立,教师下海,蔚为大观。 至2000年底,全国近400所高校共有科技 企业近2100家。至2001年底,全国高校已 有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 33家,其中在上 海、深圳两地上市的公司 29家,总市值约 占深、沪两市市值总额的 3%左右。 这一成就背后的事实是北大方正、清华 同方那样的企业屈指可数,大多数校办企业 都是不赚钱的,高校深感风险巨大,无利可 图。由于企业运作不规范,校企不分、产权 不明晰,造成校企“小的亏了,大的跑了” 的骑虎难下之势。尤其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 化的冲突,商业化价值对大学精神的侵蚀和 对教育行为的扭曲十分明显, 影响高校正常 的教学、科研秩序。2001年8月起,北京大 学和清华大学进行校企改制试点,明晰学校 与企业的关系,并最终使校、企完全分离。 宣告了这一政策的终结。 发展教育产业也指发展民办教育、发育 教育培训、留学教育等教育市场。的确,民 办教育本来应当是教育产业化最重要、 最主 要的力量。尽管近十年来民办教育获得了很 大的发展,但仍然非常弱小。2002年,民办 小学在校生仅占全国小学在校生总数的% ; 民办普通中学在校生占% , 职业中学在校生 占%。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在 校生3

文档评论(0)

wangx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