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七单元整体解读与整合策略(完整整合意图、规划)] 部编教材解读.doc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七单元整体解读与整合策略(完整整合意图、规划)] 部编教材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七单元整体解读与整合策略(完整整合意图、规划)] 部编教材解读  把这两个单元放在一起解读,是进行教材使用的整体规划时就有的想法——准备将这两个单元进行重新整合,以期和学生一起创造一段与生活“境遇”密切联系、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的母语课程生活。  可以放在一起的理由,有以下两个方面。  先来看看单元重点学习目标。第二单元在“读”的方面,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写”的方面,是“学习写日记”。第七单元分别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从第一单元“关注有新鲜感的的词语和句子”到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其中“螺旋上升”的序列性似乎并不明显,前者侧重语言的“感受”和积累,后者侧重语言的理解方法的灵活运用。但它们具有内在的联系,那就是理解,即懂得是“感受”的基础和积累的基础。“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必然是在对词句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即使在“读”的目标上,两个单元没有一定要整合组织学习活动的迫切性,至少两个目标是可以同时落实的,且前者会助力于后者。再者,第二单元的文本中,有很多生动的语言值得积累。  在“写”的方面,不看单元内的具体内容要求,这两个目标的关联性和序列性很明显。日记就是留心生活的产物之一,日记是记录自己对各种事物想法的最好方式。打开第七单元的“习作”,我们会发现内容要求与这一“臆测”有出入,它要求的是对身边的小事、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公开表达对身边事情的想法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从小就对社会现象、问题有积极的关切和责任意识。生活的真实状况是,公开表达一是要以内心的触动为基础,二是要有公开表达的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和现实环境。所以生活中公开表达往往比之私下表达要“吝啬”得多。日记是记事的,更是用来尽情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所以,如果要让“写”比较自然地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既在课程生活中落实单元提示的内容要求,同时回归生活真实,将这一写作内容与日记写作融为一体,无论是言语能力的发展,还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都将受益。  第二,“金色的秋天”主题下的文本,与“大自然的礼物”主题下的文本,在内容上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写自然美的,写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金秋”也是自然送给人们的礼物。在这些文本当中,古诗之外,两篇故事性突出的文本都在第七单元,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与自然有关的故事文本,往往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之美,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描写性的散文阅读起来,一般不会有故事性散文更吸引人,更亲切,更容易触动心灵。但学生也能在对比中体会到,描写性的散文在语言上,新鲜感更加突出,诵读起来会有美美的感受。如果在教室课程生活中,能同时发现并体会两者的内容和语言特点,就是更有意思的学习经历了。这些文本组织在一起,还能够使得母语学习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更加丰富,学习所需要的“境遇”也更加真实而自然。  从文本的写法上,也可以通过整合,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境遇,例如《秋天的雨》与《大自然的声音》在篇章结构和段的结构上,是一致的。《听听,秋的声音》与《大自然的声音》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表达的诗意主题却是一致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与《带刺的朋友》在写作心理上,也是一致的。  还有“语文园地”中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也是可以系统规划设计的。  多年的课堂经验,使我有一种体会,教材一个单元接着一个单元,在形式上的统一性,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审美疲劳”,如果教师一直按部就班地以同一个节奏开展教学活动,时间久了,学生的创造性、灵性也会因此而逐渐消失掉。教材是拿来用的,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得到长足发展,让学生的言语生命更加的润泽,充满创造的活力,创造性使用教材,只要逻辑清晰,目标科学而明确,教师还是应该鼓起勇气,去积极地实践。  说到这一点,记得我还曾经建议一年级教师在教学《秋天》时,做这样的课程设计:从“秋天”联系到春天、夏天、冬天,让课本中的《江南》《四季》这两篇课文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特设的境遇”的一部分,成为此时母语学习的应然内容和必然需求。如果,儿童自己在这期间还联想到了其他的文本,也可以拿来一起读一读。(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母语教育要“为儿童全生活着想”这篇文章》。)  这些“创造”,是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想象”和判断的,“学为中心”是教师应该牢记于心的。  ★这两个单元怎样进行整合  一、主题整合。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金色的秋天”,主要围绕秋天的自然美来组织文本,学习的境遇就是秋天,就是代表秋天景象的身边事物。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礼物”,是围绕大自然的美妙来组织文本,学习的境遇是随时随地在自然界中捕捉、感受到的和谐、美妙。显然,秋天,是属于大自然的季节,秋天

文档评论(0)

awang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