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河水库土坝下游管涌成因及其处理.docxVIP

新西河水库土坝下游管涌成因及其处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西河水库土坝下游管涌成因及其 处理 摘要 通过对新西河水库土坝下游 发生的多次管涌原因的分析, 提出了一个导、 减、排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工程取得了令人 满意的效果,并大大节省工程投资,为类似 工程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土坝管涌剩余扬压力处理措施导 渗排渗减压井 1工程概况 揭东县新西河水库位于榕 江北河二级支流龙车溪中游, 距揭阳市榕城 区北偏西15公里,当时为解决下游万亩农 田的灌溉用水和满足坝址上游河床采锡矿 需断流而兴建。水库集雨面积为 91平方公 里,坝址以上干流河长15公里,河床平均 比降3%。,现水库是一宗以农田灌溉为主, 结合防洪、发电、供水等效益的中型工程。 水库正常蓄水位(珠基,下同),相应库容 4459万m3 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 相应库 容4920万m3 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相 应库容5892万m3工程于1956年12月动 工兴建,1958年1月竣工时坝顶高程为, 1968年对主坝加高培厚后,现坝顶高程为, 最大坝高37m坝顶长度450m坝顶宽。新 西河水库附近为低丘地带,土质均属花岗岩 风化土,偶有大块花岗石露头。筑坝土料均 为砾质或含少量砾的壤土类, 用碾压式施工C 在填筑土坝时,在坝前坡脚设置水平粘土铺 盖长80m厚~,并在坝前坡脚设置灌浆帷幕 一道,帷幕厚度约6m平均深度。坝体原排 水设备采用垫褥式反滤层,平铺伸入坝内 30m棱柱体高度,加坝时采用排水暗沟型 式,将原来反滤层排水导出坝外,坝址外仍 做反滤设备,棱柱体高度。 2 土坝下游管 涌及其成因分析 土坝历次管涌介绍 新西河水库自1958年2月开始蓄水以来, 土坝坝坡稳定,但下游坝脚旧河床处却多次 发生管涌,现将先后发生的六次管涌险情 (位置详见图1:大坝平面布置图)及处理情 况介绍如下表: 土坝下游坝脚旧河床 处六次管涌险情及其处理情况表 由上 表可见,发生管涌时的库水位只有至,比水 库校核洪水位尚低?,出险后虽经多次填筑 坝下游镇压台及库内抛土, 但仍不能彻底解 决问题,必须进一步做好坝下游的除险加固 工程。 土坝下游管涌原因分析 为了 对管涌原因进行探讨及采取有效地、彻底地 治理措施,1990年由市原水电工程公司对土 坝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探;由多个钻孔控 制得知,大坝坝基河床有一宽约 160m作 NE-SW方向展布的原新西河(龙车溪)河床冲 积层,冲积层从上到下分两层:上层为中、 粗砂、细砾、砂砾和含卵石、漂石的砾石层, 边部常见含有部分粘土类, 上部因采锡矿的 原因,部分被挖掘而覆以杂土,堆积松散。 大致于标高~之间产出,厚~,中间厚,两侧 薄。7个砂土样测试结果:丫 =~x 103kg/m3, 饱和度Sr = ~66%孔隙比e= ~,不均匀系 数Cu= ~。即该土层为松散、稍湿至很湿、 密实、均匀至不均匀的砂土类。渗透系数 k 值室内测定最大为x 10— 1 cm/s ,最小为 x 10— 4 cm/s。对钻孔的注压水试验结果 k =x 10-2~x 10- 2 cm/so可见,渗透系数 较大,已达产生管涌的水文地质条件。 而且, 历年来发生管涌的位置和本次用钻探推定 的旧河床中心部位一致,加上已知坝身及两 肩渗漏很小(渗透系数k约为~x 10- 5 cm/s),其它位置也未发现有较大的渗漏通 道或现象。因此可判定本层为水库多次发生 管涌的主要通道。冲积层下层为粘土、砂质 粘土,层厚~,密实,干燥后甚坚硬,=18 击(ZK7),属透水性能极差的中~低压缩性土 类。 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工程实际地 质情况分析,水库下游坝脚多次发生管涌的 主要原因是坝基存在厚度较大的松散河床 堆积层,而建坝时没有清基做隔水墙,只采 用帷幕灌浆,但效果不佳,孔隙未能全部堵 塞;且因坝前、后均为开矿后留下的矿湖(上 游矿湖距离坝脚150m下游矿湖距离坝脚 70m均比坝脚深约10m),而坝前铺盖层长 80m只做到矿湖边缘,导致渗流从坝前矿湖 经坝基透水层直出坝后反滤体外, 而引起管 涌。管涌的产生是因为有剩余压力存在。对 剩余压力的来源作如下分析: ⑴ 根据 实测资料,在库水位时测得的三条坝内浸润 线(见图2:坝内水位对比图),因有反滤排 水设备的存在,这三条浸润线的尾部都已降 下来,它们已不能对坝下游造成大的剩余压 力;而按相同库水位和当时坝下排水设备位 置计算的坝底压坡线,则高于坝下镇压台。 所以剩余压力不是来自坝体浸润线, 而是来 自坝底的压力水头。 ⑵ 本土坝坝底跨 压新老河槽,而屡屡发生管涌的位置均在于 老河槽及其边缘;新河槽范围的左坝段则从 未发生管涌,相接在一起的东、西坝段有明 显的差别。来源于老河槽底部有深厚的强透 水层,而新河槽底部只有很薄的砂卵石层。 因此可以认为:右坝段坝下的管涌与坝底河 槽地层构造有着密切关系。 ⑶老河槽

文档评论(0)

zhaoxiaomei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