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旅游美学论文--福建土楼.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客家土楼:一朵世界建筑的奇葩 摘要:福建土楼,作为人类走出穴居后居住建筑的三大代表形式之一, 以历史悠久、造 型奇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著称于世,被誉为客家文化的象征、 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 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 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本文介绍了土 楼的起源与演变、土楼的功能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关键词:福建土楼,功能,起源,演变,造型,旅游价值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 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世界 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 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 。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 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 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 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 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初溪土楼 群、洪坑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主要分布 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 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 不单是最 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 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 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 土楼群,直径6 6米的集庆楼已届6 0 0 “高龄”,直径3 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年历史。 一、土楼的建筑功能 (一) 居住功能 作为住宅,土楼首先具备居住功能。尽管它是对外相对封闭的内向型建筑,同样需要 解决饮水、通风、采光、储藏等问题。而这些在建造之初就已经加以考虑。经过勘察地貌, 相土尝水,人们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建筑的基址, 并开凿打井以解决内部用水问题。 在一些 土楼的内部,布置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疏导生活用水和雨水排出,使建筑保持卫生的环境。 由于只在三、四层开窗, 窗户不能成为光线的来源,而巨大的天井提供了采光,同时也保证 了每户的通风需求。 另外土楼的墙可达 1~2米,夏天室内凉爽,冬天阻挡寒风,内部环境较 为温暖。 (二) 防御功能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阻止了敌人从外入 侵,窗口外小内大便于了里面的人向外观察, 也称为箭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 土楼便成 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另外楼内具有固定的谷仓, 可储存战时所需粮食, 并在楼内饲养家畜, 起到了一定的补给作 用。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三)风水观念 作为中原文化的一部分,风水在客家土楼的建造中也有相应的体现。建筑大多靠山近 水向阳,注重其周边的山势和河流流向, 并且特别重视门的朝向。 如永定湖坑乡福裕楼,建 筑面对河流,门开于一侧,并正对水流经过方向,寓意着财源滚滚。同村的振成楼,平面布 置为八卦形,两口水井代表阴阳两极, 相距不远水位的额高低和水温却不同, 不禁令人称奇。 二、土楼的起源和演变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 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 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 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 辗 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一一以客家话为 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 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 地势险峻, 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 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 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 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 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 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 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 筑技术推向极致。 (一) 堡寨到民居 早期到达永定的客家先民,饱尝饥荒战乱、流离失所之苦,来到这片蛮荒之地,为了生 存与发展,一方面披荆斩棘,开荒垦殖,一方面建筑遮阳蔽雨的栖身之所。 在当时的条件下, 家族聚居是防御自然界和人为的各种侵害的一致要求和必然结果。 而

文档评论(0)

189****2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