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1.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脑后循环缺血的一种。由Caplan(美国著名神经病学家。所著《Caplan脑卒中:临床实践》是享誉世界的卒中名著)在1980年提出并命名。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基底动脉尖位于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范围内5条血管开口的部位。 5条血管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开口形成的一个“干”字型结构。;2020/11/24;一、概述;二、血管;二、血管;基底动脉的终末支为大脑后动脉(PCA),向中脑、丘脑、颞叶内侧和枕叶供血。 PCA分叉处的近端,基底动脉还发出小脑上动脉,向桥脑、中脑外侧部和小脑上面供血。;2020/11/24;二、血管;;;四、临床表现; ; ;;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 脑部CT、MRI检查,显示累及基底动脉尖部5条血管供血区的2个以上梗死灶。常见部位依次为: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等。 最大特征为双侧丘脑梗死,病灶位于丘脑中心部位,成蝶形、对称性分布。;2020/11/24;五、影像学表现 ;2020/11/24;2020/11/24;2020/11/24;2020/11/24;77岁女性。“突发昏迷二小时”入院,死亡。;51岁男性。“突发头晕伴视物模糊” 3天入院。DWI提示双侧枕叶及小脑半球多发性梗死灶,明显好转出院,目前仍抗凝治疗中……;Caplan将TOBS分为首端型和枕叶型。martin将TOBS分为4型:双侧背侧丘脑型(意识障碍和眼肌麻痹)、枕叶颞叶型(视野缺损)、脑干上部型和小脑型。临床上常常几型并存,或先后出现。 笔者以为,如何分型对治疗没有太大的意义,当出现以中脑和丘脑症状为核心表现时,影像学检查发现该供血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出现梗死灶。应想到TOBS之可能。这是最要紧的! ;七、TOBS的诊断:;八、治 疗;八、治 疗;八、治 疗;八、治 疗;八、治 疗;2020/11/24;八、治 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04发表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的推荐意见 : (1)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00 mmHg。 (2)缺血性脑卒中后24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可予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可选用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静脉药物,避免使用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的药物。; (3)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可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纠正低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脏问题。;八、治 疗;八、治 疗;4、溶栓治疗 动脉内溶栓治疗 实际上,TOBS目前还缺乏来自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的资料。但是从近期发表的一些报道看,平均治疗时间为8-48 h,总体病死率从46%-75%降至26%-60%。 ;八、治 疗;八、治 疗;八、治 疗;八、治 疗;当进行静脉溶栓或动脉溶栓时,应遵循下述总体指导方针: (1)发病后3-12h并且呈波动性病程的患者应考虑动脉溶栓治疗; (2)尽管有过溶栓后即刻使用抗凝治疗的成功报道,但考虑到出血并发症的风险,推荐在溶栓后最初24h内避免全身抗凝治疗。 ;八、治 疗;八、治 疗;八、治 疗;八、治 疗;八、治 疗;八、治 疗;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缺血缺氧达一定时限,特别是再灌注损伤,多种内源性损伤因子将导致血脑屏障(BBB)受损,脑的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血管源性水肿(往往在起病后1--3小时出现,24小时达高峰,持续72小时左右甚至更长)。由于脑是一细胞密集型单位,最终均为混合性水肿。 ;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八、治 疗;八、治 疗;八、治 疗;八、治 疗;八、治 疗;八、治 疗;八、治 疗;八、治 疗;九、预 后; 小结 ;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