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完善监管机制.docx

工作心得: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完善监管机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作心得: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完善监管机制 劳务派遣是我国劳动用工的重要的补充方式。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 《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对劳务派遣作出了严格规范。随后,人社部于 2013 年底公布《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要求从 2014年3月1日起实施,过渡期为两 年。现在过渡期已经结束,我国劳务派遣规制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 进一步完善?为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人社部于 2013年底公布《劳务派遣暂 行规定》。该规定于2014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继《劳动合同法(修正案)》 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规制。至 2016年2月29日,《暂行规定》的 过渡期已经结束,该规定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为此,笔者赴全国多地进行了调 研。 《暂行规定》的规制目标 一是调整用工结构。为避免劳务派遣被滥用,《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劳务 派遣用工的适用范围和比例,增强“三性”岗位的可操作性,明确要求企业的劳 务派遣用工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要求劳务派遣用工较多的企业必须按规 定进行用工结构调整,在合规之前不得新用劳务派遣工。这些规定明确了劳务派 遣用工为辅助用工形式。 二是强化对被派遣劳动者的保护。为避免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之间因责 任不清、互相推诿损害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暂行规定》明确同工同酬的主体 在用工单位,同时在合同签订、执行环节进一步明确劳务派遣三方的权利义务, 为保护劳动者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促进就业稳定。《暂行规定》中要求被派遣劳动者需签订 2年以上的劳 动合同,同时对被派遣劳动者的退回和解雇提出明确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被 派遣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性。 劳务派遣用工规制现状 2013一是劳务派遣用工整体呈萎缩趋势。从地区上看,用工较多地区的劳务派遣 用工总量呈缩减趋势。如广东省 2015年底劳务派遣人员总量为92.25万人,与 2012年最高峰时163万人相比,下降近43% ;上海2015年底劳务派遣人员总 量为88万人,与2014年底109.8万人相比,下降19.9%。从企业层面看,劳 务派遣用工较多的央企派遣工比例大幅下降。如中国邮政派遣用工总量由 年底的46.13万人,下降到2015年底的18.05万人;中国农业银行派遣用工总 量由2013年底的3.48万人,下降到2015年底的1.12万人。此外,部分外资企 业和一些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降比效果亦较好,但不排除部分用工企业仍在大量 使用劳务派遣工。 2013 二是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障有所提升。为适应《暂行规定》的要求,用工企 业采取转正、保留、外包、清退等方式进行应对。一些劳务用工较多的央企近两 年加大了转正力度,将核心、长期岗位的被派遣劳动者转为正式员工;部分外企 和一些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也转正了大批被派遣劳动者,被转正劳动者的权益有 所提升。对于被保留的被派遣劳动者,虽然《暂行规定》在同工同酬、社保等方 面加强了规制,但他们的待遇并未有明显提升。 这些劳动者往往更在意就业机会, 很难在复杂的规制条款下与用工单位或劳务派遣单位进行抗争。 三是促进稳定就业压力大。《暂行规定》对被派遣劳动者劳动合同期限、退 回和解雇方面进行了规制,这些无疑加大了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但在当前经 济环境下,一些企业经营环境变化迅速,人力资源的快速调整已经成为其竞争力 的核心部分。如电子制造业和快速消费品行业,这种经营模式与提高就业稳定性 的政策存在冲突,企业缺少执行政策的积极性。 劳务派遣用工规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劳务派遣用工意图异化。劳务派遣用工定位是辅助用工,以增加企业 的用工弹性。但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目的却不只如此。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 主要原因,一是应对工资总额控制,这一点在国企表现突出;二是解决用工招聘 问题,对于人员流动较大的行业,劳务派遣单位主要承担的是招聘的任务;三是 降低用工成本,用工企业通过劳务派遣单位来降低招聘、管理成本及解雇成本。 第二,“假外包、真派遣”泛滥。目前,很多企业考虑采用外包来降低劳务 用工比例,但国内的外包市场不成熟,企业很难彻底将业务外包。同时,劳务派 遣和外包(承揽)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导致企业进行外包操作时,“假外包、 真派遣”情况严重。如果监管部门只是通过合同的名称、标的和缴税情况等方面 进行形式审查,很难发现问题。 第三,配套体系缺乏。一是信息收集困难,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不畅和用工 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的刻意隐瞒,都使被派遣劳动者和执法部门处于信息劣势 二是劳务派遣单位多为轻资产公司,许可制度并不能有效提高劳务派遣单位的抗 风险能力,导致一些纠纷发生后难以解决。 第四,劳动者维权意识缺乏。被派遣劳动者多为一线员工,其学历、技能水 平相对较低,往往会以被派遣劳动者身份进行差异化竞争,以获得就业机会。另 一方面,劳务派遣用工三方关系复

文档评论(0)

wq19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