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难忘的驮水岁月
生活在陕北大山里的人们大都还记得驮水这个营生,那段艰苦的岁月人们至今仍然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我们村更是如此,天刚亮起,下沟驮水的毛驴铃铛声与驮水人吆驴喝叱声此起彼伏,热闹了通往老沟湾水泉子的羊肠山道。 陕北本身就是个严重缺水的地方,黄土高原上峁梁连绵、沟壑纵横,尤以北部白于山区土地最为贫瘠,常年遭受雨水和风力的侵蚀,黄土裸露,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吃水问题一直困扰着那些远离河流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们,他们只有在那种深沟里找到水源用牲口驮水吃了。我们村建在崾岘山的半山腰上,站在村里环顾四周,村子前后都是高山深沟,可这些沟里大都没有水,只有两条沟里才有水,一条在村南边,水流较大,一条在北边,水流很小。我家坐落在村北,沟里那条细细的溪流就是我们庄里几户人家的生命水源。我们驮水的地方叫“老沟湾”,水流深深地埋在地下,只有在最深的沟底,才有一股“孱弱”的细水顶着一串气泡,咕嘟咕嘟地冒出来,用铁锨挖土拦住,围成一个小坝,我们就叫它“水泉子”。 我们村以前吃水一直是靠驴驮水。记得小时候我们娃娃经常要帮大人吆牲口去老沟湾里驮水,一天驮一回是常态,有时候得驮两三回呢。从家里出发到沟底,驮水的山路弯弯曲曲,又陡又长,人挑是不可能的。我们庄里家家户户都养了骡、驴等大牲口,以驴驮水为最多,偶尔也用骡子驮水。驮水的场面蔚为壮观,每天早上天刚麻麻亮,大人小孩就赶着牲口叮叮咣咣地下沟了。先是用一根木杠横穿过两只硕大的柏木桶的“耳朵”,架在牲口背脊上特制的倒“V”字形木鞍上,各种不同肤色、长相的牲口和人,汇成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行进在驮水的路上。到了沟底水泉子旁边,驮水人牵着牲口,先一马勺一马勺地舀水让牲口喝足,再往驴背上的驮桶里灌水。虽然紧张,却不争抢也不谦让,按照先来后到依次灌水,灌满后在边上等一等。如果沟底水泉子里的水少就得排队等候,一家一家灌满了再一起往回走。这种场面是这条沟里一天最热闹的时候,拉话声、吆喝声、驴蹄声、骡嘶声,还有那凄楚的酸曲和跑调的秦腔响成一片,此时此刻也是农人们最为放松的时候,更是我们娃娃撒欢玩耍的开心时刻。 一到夏天,水泉子渗出来的水量少,溪流就小得似有似无,水面浅得连牛羊都不能下嘴,只有蜻蜓、蜜蜂、蝴蝶、小鸟欢快地吮吸着。冬天下雪后,山路滑得不能下沟,水泉子倒是落个清寂,瞪着一只冷冷的眼,看着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村人们只能在窑前院后揽些雪回去融化了凑合着用。我家距离水泉子最近,等冰雪一融化了,父亲就叫我给毛驴披上垫子,套好鞍子,架上水桶早早下去驮水。鞍子有前后顺序,后边是个固定好的绳环,套在驴尾巴根上,前边是活扣,绕过驴的前胸系上绳扣,不能绾的太紧或者太松,勒的太紧了毛驴不舒服容易毛躁发怒,尥蹶子摔了水桶,太松了上下坡容易溜桶。毛驴顺着弯弯扭扭的小道一路下坡,来到沟底。水泉子里的水清澈见底,透明鲜亮,我先舀上几马勺饮好驴,再扒开水桶的塞子,不紧不慢地往驮桶里灌水,因为水浅,舀的太快水就浑了,灌满以后,塞好塞子,轻松地吆上毛驴往回走。毛驴性情温顺,步履较慢,灌满水以后,可以不用牵着回去,把缰绳搭在桶耳上,毛驴乖乖地顺原路返回,因为回去以后可以吃上一顿精料。骡子则性躁、劲大,来回都要小心地牵着走,驮上一驮水一下不歇就回去了。 驮水除了牲口争气外,还要有一副好驮桶、水鞍子、替子、水绳、水棍、水塞。光景好一些的人家里驮桶都是用上好的柏木箍的,也有用榆木和杨木做的。箍驮桶也是考验木匠工艺水平的活计,爷爷是个享誉十里八乡很有名气的木匠,我家的驮桶自然也是柏木箍的,中间是用三根专用的铁箍来固定,一般都是箍成椭圆状的驮桶,桶底长直径大约四十公分、短直径大约三十公分,高一米左右。箍桶时必须要在短直径呈扁状的两边分别采用宽约十五公分并高出驮桶二十公分的木片,叫做桶页子,也有叫桶耳子的,在两个桶耳子上分别凿开直径大约五公分的圆眼,在桶盖上还要留一个进水眼。水鞍子一般用柳木来制作,采用榫卯结构套制而成,既坚固又轻巧。“替子”就是紧挨驴脊背上的垫子,一般是用毛毡片或者是不穿的旧棉衣做的,也有用羊毛或者牛毛叫擀毡的匠人专门擀制成的专用替子,我们叫它“驴替子”。“水绳”一般是用冰草根拧成的比手指还粗的环状绳套,后来山里来了油田打井队,庄里人就在油队上用鸡蛋或者小米换几根带动钻机的废三角带,再用几个铁马簧连接成环状就作为水绳了,非常结实耐用。“水棍”就是穿在驮桶耳子上的木杠子,最好的水棍一般都是用红柳树枝做的,也有用榆树枝做的,大约有两米长,要略带一定的弯度,这样才不至于驮桶滑落。“水塞”就是驮桶灌水眼的塞子,一般是用杨木修的,主要是杨木易吸水,还轻巧,吸水膨胀后塞得严实。 说不清楚我们的老祖先是从什么年代开始采用毛驴驮水这种办法取水的。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都有担水的概念,说起驮水就有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了,但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