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西的文脉》之鄙见.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山西的文脉》之鄙见   韩石山先生是老曹非常敬重的老作家,老曹很爱看他的文章,粉他有20多年了,比粉阿城和王小波的时间都长。春节期间拜读今年《文学自由谈》第1期刊发的《山西的文脉》,喜欢之余,有几点不同看法或“敢想”,甲乙丙丁如下。  甲  山药蛋派真的是一个鄙称吗?  韩老在《这么多年了,我们一直在自己糟蹋自己》一节中说:“我曾跟马烽、西戎诸前辈,认真地说过这个话题。我说,我是不赞成这个说法的。他们也说,山药蛋这个说辞,是五六十年代,文学界那些自以为洋派的人,说了奚落山西作家的,可说是个鄙称,相当于民间的起外号。”  在数个版本的《当代文学史》中,几乎都是这样介绍山药蛋派: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他们的作品充满山西的乡音土调,被文艺界目为火花派或山西派,又谐谑呼之为山药蛋派(山西的文学刊物叫《火花》,故称之为火花派)。  老曹觉得山药蛋派这个称呼,比什么火花派、山西派,诙谐形象神似,有意思,也好记。并没有奚落的意思,更不能说是鄙称。文学界给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这个“封号”,应该没有恶意。  韩老说过,赵树理是周扬树立的一个样板,甚至上升到“赵树理方向”的高度,可见当年赵树理的影响有多大。周扬还称赵树理为“当代民族语言艺术大师”,谁敢讥讽“民族语言艺术大师”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为那讥讽的不是赵树理等几位山西作家,而是挑战周扬在文坛至高无上的权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周扬作为文艺沙皇最得势的时候,文学界哪敢拿周扬树立的样板大张旗鼓地开涮?周扬怎么能容忍他人说三道四?  看看赵树理、马烽等作家,那些乡土气息的小说,说他们是山药蛋派,一点也不冤枉、也不夸张。其实,韩老起步也是写农村题材小说,只是后来韩老经过脱胎换骨地改变,依仗丰厚的学养华丽转身,脱下山药蛋派的“对襟棉袄”,换上“西服革履”。  老曹以为,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其实质一样,只是荷花淀派的称呼好听点而已,都是指不同风格的乡土文学,没有什么区别,要说是鄙称,都是鄙称。白洋淀多的是芦苇,而芦苇是用来编草席的,荷花淀派也可以叫“编草席派”。  韩老在《周文和〈吕梁英雄传〉》一节最后说:“1987年,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在北京成立,马烽出任会长,以倡导文学大众化的名义,写了纪念文章,深情怀念周文先生。”马烽能够出任大众文学学会会长,还不是因为他是山药蛋派的二把手,倘若赵树理活着,恐怕轮不上他。马烽也明白为何他能坐上这把交椅。马烽欣然出任会长,从一个侧面说明,他不反感,或者基本认同山药蛋派这种文学流派的划分。  韩老的翻案文章,做的实在没有说服力。韩老的“奚落说”,没有事实根据。否则,山西作家早就不干了,哪会被人家讥讽几十年。“奚落说”大概是韩老一厢情愿的猜想罢了。  乙  韩老在《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个可怜的老太太》一节说:“关于丁玲‘老左’的话题,我是有自己的看法的。1996年,我在《文学自由谈》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其中说:……粉碎‘四人帮’后,各行各业都是受迫害最深的人出来掌权,按文艺界的情况,理当是丁玲出来,倡导思想解放才是。事有不尽然者,一来是周扬等人仅是“文革”中受到迫害,本身又是政界人才,自然辨得风向,知道该何去何从;再则当时的中央对右派问题尚未全面平反,丁玲等人‘案情重大’,而平反大权操在周扬手里,实在不行了,也会拖一拖。丁玲所以会‘二次平反’,其源盖出于此。待到丁玲彻底平反出来,世事已大变,周扬已经坐稳‘思想解放领袖’的地位,两人既然势不两立,留给丁玲的是什么角色,就不言自明了。”  真不好意思,为分析方便,老曹把韩老的话全引了。  老曹先说丁玲是不是“老左”。看韩老的意思,既然“周扬已经坐稳‘思想解放领袖’的地位”,那么丁玲只好当“思想僵化的领袖”,因为两人“势不两立”呀。周扬说东,丁玲必然说西。凡是周扬提倡的,丁玲就反对;凡是周扬反对的,丁玲就提倡。两人继续唱对台戏。丁玲只能是“老左”的“角色”。  这样的推论恐怕难以服众,难道丁玲的思想就不能比周扬的思想更解放一些?丁玲受迫害的时间几乎是周扬的两倍长,她比周扬有更多理由和资源解放思想。丁玲到底是不是“老左”,是自身思想认识问题,跟周扬比丁玲先出来占据“优势地位”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浏览,2017年1期《东吴学术》陈锦红的文章《丁玲平反的曲折历程》,看看丁玲是如何感恩这个、感恩那个的。一句话,丁玲当时对有些关键问题的认识,跟绝大多数老干部和人民群众是有差距的,是逆思想解放潮流而动。  其次,韩老认为丁玲平反的大权操在周扬手里,丁玲之所以会有“二次平反”也是周扬作梗。韩老这样说,实在是太高抬周扬,周扬没有那么大本事。像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