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素材资料讲解.ppt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素材资料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素材; ;一、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 2.依据教材(人民版为主,岳麓版作参考); 3.依据福建省《历史学科教学要求(选修模块)》; 4.依据高考要求。 ;二、“改革”模块教学策略 教什么? 怎么教? 学什么? 怎么学?;二、“改革”模块教学策略 1.明确“改革”模块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历史学科教学要求》(选修模块) ; “改革”模块具体教学要求: 了解历史背景/条件/根源; 概述、归纳主要内容/措施; 探讨、分析历史作用/影响。 重点是改革的原因、经过、结果; 难点是对改革的评价及其启示。;三、“改革模块”教学策略 2.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二、梭伦改革的措施和作用;三、梭伦改革的特点:中庸;二、“改革”模块教学策略 3.从总体上把握改革规律; ;改革的成败原因: 改革成功的原因: (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者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3)改革者具有坚定意志,采取强硬手段; (4)改革者或为最高统治者,或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改革失败的原因: (1)改革和改革者本身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反对势力的强大。 ;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对比 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 是否触犯百姓的利益 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改革是革除社会弊端、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 改革必然会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成败的重要因素 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评价改革的标准 (1)从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评价。 (2)一场改革成功与否,不要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如何,而要看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三、“改革模块”教学策略 4.联系必修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梭伦改革,联系必修(Ⅰ)专题六,认识梭伦改革是形势所迫,明确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石;商鞅变法,联系必修三本书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的时代背景,认识商鞅“法治”措施的思想根源和各项改革措施的意义;王安石变法,联系必修(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弊端与内忧外患局面之间的联系,及这种局面与王安石推行变法的因果关系。;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北宋中期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 ㈠“三冗”:北宋初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北宋中期,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所谓“三冗”问题。 ㈡“两积”: ⒈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⒉北宋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三、“改革模块”教学策略 5.适当补充史料,讲练结合,加强答题指导;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 1、在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相当深。 2、在经济上,平城气候恶劣,粮食供给经常出现困难; 3、军事上,时受柔然骚扰,很不安全; 4、地理上,地处偏僻不利于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 5、洛阳农业发达,交通便利,乃历史故都。; 2009.福建高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明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议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文档评论(0)

152****2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