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人大监督与司法公正_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
一、人大监督是司法公正的有效保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司法工作在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社会冲突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司法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司法不仅影响着社会运行的方式,影响着各种社会资源的流动与分配,也主导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取向。在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的诸多手段中,司法是最终、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司法公正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及公民的方方面面,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也日益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司法权是惩罚违法犯罪,维持社会安定,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就是管理国家的权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管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只是人民将一部分管理国家的权力让渡出来,由其选出的代表来具体行使,这就形成了权力所有者与权力使用者相分离的局面。多数人的公共权力就由少数人来行使,这些少数人也就变成了权力主体。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说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此,司法权需要监督,而行使司法权的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更应受到监督,防止司法权的使用者滥用手中的权利,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只有强化监督才能消除妨害司法不公的因素。 监督有利于揭露司法不公现象,有助于司法机关纠正错误。揭露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在于给法院和法官敲响警钟,揭露已经出现的错误,帮助司法机关纠正司法中的不公正行为;监督能给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造成一种外在的压力,增强其公正司法的意识,严格依法办案。人大监督就意味着一种压力,这也是各种监督形式中对被监督者最有效、最权威的。 从古今中外在监督方面取得的成果来看,完善监督司法体制,还要从总体上把握好,建立多层次、多环节、相互制衡的整体监督机制。我国古代虽然属中央集权的统治,但统治者为了确保各权力的正常行使,遵循了分权原则,确立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组织严密的监察系统,实现了权力的制衡。如唐代的中央司法机关的体制建构,就体现了司法权的分权与制衡。大理寺为最高审判机关,刑部为最高司法行政机关,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执掌弹劾百官。遇重大案件,则由以上三部门共同审理,称“三司推事”。从西方国家监督体制看,没有国家实施单一的监督方式,而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权力监督,自下而上的权利监督,横向与纵向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这些都说明监督应相互制约,发挥不同监督主体的作用,形成协调的运作机制,实现监督的最大效益,保证司法公正。 二、人大监督司法的现状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在十一届四中人代会上宣告,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说明我国已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接下来就应全力解决“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司法问题了。孟子说:“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法律制度最终要靠人来实施,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离不开一个高素质的司法队伍,更离不开科学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前提条件。实际上司法问题要比立法问题复杂和难解决的多,加强监督是保证司法公正比较有效的方法。在我国,监督司法有多种形式,对监督司法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作用。尤其是人大的监督最具权威性、也最有效。但是,从司法实践看,在监督制约司法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人大监督也存在缺陷。 (一)人大监督人力有限 1.就人大系统的监督而言,各地的监督实践中主要是由人大常委会及其工作机构实行的监督,人大内部的监督主体呈现多而无序的状态以及多头监督的局面:从机构上看,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法工委、信访处都在行使监督权;从人员上看,人大常委会主任、各下属工作机构的主任、代表个人及某人大代表团都可以进行个案监督。 2.人大监督整体悬置,渠道不畅。人大监督的依据宪法,而宪法的规定是宏观上、整体上的规定,未制度化、细则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权力机关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悬置。同时,人大的监督主要局限于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通过听取和审议司法机关向人大所作的工作报告,了解司法机关的工作状况,凭此向司法机关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做出相关决议。缺乏经常性、全面性、制度化的监督渠道。 (二)人大监督缺乏力度 面对司法不公,人大不仅要善于监督还要敢于监督。人大监督首先要对人进行监督,即监督司法人员的品行和法律素养,发现违法乱纪者,及时予以罢免、撤换或其他处理;这是监督中难度最大也是最敏感的问题,所以,各级人大往往对监督中发现的违法违纪人员,不敢或极少行使人大罢免权,造成司法机关应付人大监督的局面。 (三)人大监督缺乏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