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戏剧创作-戏剧课复习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时期的戏剧创作;一、新时期戏剧(话剧)的发展之路——从火热走向沉寂 新时期的戏剧文学(话剧),大体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是1980年以前的现实主义戏剧的恢复与发展阶段: 二是1980年代前中期的探索性话剧创作阶段; 三是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的小剧场运动阶段; 四是1990年代以来,受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的冲击和市场经济运作的影响出现的萧条阶段。 总之,经历了一个由复苏到繁荣再到萧条的过程。 新时期初期,话剧成就是非常突出的,一方面,它较早地突破了“文革”文学的阴霾,吹响了新时期文艺复兴的号角,是较早探寻文体变革的样式之一;另一方面,它以其与观众交流比较直接、方便、感染力比较大的特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与拨乱反正,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新时期初期话剧创作的题材、主题和主要特征: 1、批判和揭露“四人帮”、“文革”的反动和丑恶的“政治批判剧”,如宗福先《于无声处》、金振家、王景愚《枫叶红了的时候》、苏叔阳《丹心谱》等; 2、缅怀和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的“领袖人物剧”,如白桦《曙光》、丁一三《陈毅出山》、沙叶新《陈毅市长》; 3、反映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重大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社会问题剧”,如崔德志《报春花》、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赵国庆《救救她》等; 4、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历史剧,如曹禺《王昭君》、陈白尘《大风歌》等; 5、反映现实生活原貌,侧重表现人们的生存真相,追求人物语言和背景的地方化和民俗化的“民俗风情剧”,如李云龙的《有这样一个小院》、苏叔阳的《左邻右舍》等。 主要特征:以写实为主,恢复和发展了现实主义话剧艺术;塑造出了有血有肉的舞台形象。;三、1980年代前中期的“探索性话剧”创作 进入1980年代后,“话剧热”开始降温,话剧创作步入困境。为探索话剧出路,话剧界掀起了一股探索热潮。 话剧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展开,并互相影响。理论上,受改革开放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西方现代戏剧理论如布莱希特的“叙述体戏剧”、 法国的荒诞派戏剧等开始引起我国戏剧??的关注,冲击了自“五四”以来一直被视为不可逾越的创作法典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派”、 “再现论”的戏剧观念和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传统模式,为戏剧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我国戏剧大师黄佐林在1960年代提出的的“写意戏剧观”也被重新提起。实践上,一些戏剧家身体力行地进行各种艺术探索,为戏剧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 ;最早引起社会关注的探索剧是哲理剧《屋外有热流》(1980,马中骏、贾鸿源、瞿新华编剧)。其后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刘树刚《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王培公《WM(我们)》、刘锦云《狗儿爷涅磐》、沙叶新《寻找男子汉》、杨利民《黑色的石头》、何冀平《天下第一楼》等联袂出现,将探索性话剧创作推向了高潮。 探索性话剧创作实验主要在1980年代前中期展开,分为两个阶段和两种类型: 一是1980年代前期充分借鉴西方现代派戏剧理论并受到较多影响而创作的无场次、多声部的写意哲理剧; 二是1980年代中期在坚持现实主义的原则之下充分吸收现代派的戏剧观念和表现手法而创作出来的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开放特征的剧作。;四、“小剧场运动”与话剧的萧条 探索性话剧红火了一个时期后,很快趋于没落。为拯救话剧,戏剧界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初期掀起了一股小剧场运动。 顾名思义,小剧场就是在小的剧场里演出话剧,强调演员与观众的直接交流及观众的参与性,其目的就是让观众接受话剧。但是,由于小剧场往往被当作试验性演出,艺术水平参差不齐,观众数量很少,所以影响不大。 1982年北京人艺演出的《绝对信号》是小剧场运动出现的标志。后来,南京、北京、上海等城市专门搞过小剧场戏剧展、戏剧节等活动。 19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受到影视艺术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与制约,戏剧观众锐减,话剧创作数量和水平也急剧滑坡,戏剧陷入了严重的萧条时期。从此,话剧开始成为一种“圈子艺术”或“锻炼艺术”,尴尬地生存在艺术舞台上。 话剧何时能重振雄风?恐怕只有到全民的文化艺术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才能实现。;五、新时期的戏曲创作 京剧《白蛇传》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昆曲《十五贯》 ;新时期的戏剧创作;1、领袖人物剧 领袖人物剧是指“文革”结束后出现的一批在舞台上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领袖人物的剧作。这类剧作对于恢复现实主义话剧传统,起到了重要作用。 沙叶新《陈毅市长》是影响最大的一部。写于1980年,共十幕。在这部剧作中,作者精心塑造了陈毅这个诙谐幽默、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物形象,令人难忘。 艺术上,“冰糖葫芦式”的艺术结构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为人称道。 2、社会问题剧 社会问题剧是指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出现的暴

文档评论(0)

hx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