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重点学习的教案新部编本.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 20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秋水》教学设计 上海市川沙中学 吴岚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本文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 2.探究《秋水》的深层寓意,初步理解本文蕴含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在反复诵读中初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说明: 在文言文学习方面,本校高二学生已经具备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字,初步读通 文章的自学能力。但文言文学习如果只停留在“读通”上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本堂课的教学, 除了在“导入”部分通过学生抢答来检测预习效果外,还应很好利用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阅读 困惑,引导学生在知道文章“写了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作者“怎样写”和“为什么这 样写”的问题,以达到读懂文章,把握其思想内涵的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对“于是焉” 、“自多”等关键词句的理解,初步理解《秋水》中朴素的辩证 法思想。 2.难点:庄子在文章中是如何利用“寓言”这一形式来表现抽象的哲理的。 说明: 从学生的预习反馈看,学生对《秋水》的寓意,普遍只停留在“人要谦虚”的认识上,鲜 有能通过自学,认识到文章所蕴含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我认为,问题就出在学生对文本的深 入探究还很不够。譬如,许多学生对庄子对伯夷、仲尼的看法,就表现出不理解。所以,我把 教学重点就定在通过对两句“于是焉” ,四句“自多”句的理解,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研读文 本,进而初步理解《秋水》一文中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另外,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庄子作品: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 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 因而,本文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仪态万方的寓言形式,是 如何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巧妙结合的,应该是本文理解的难点。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课前预习 导入: 检测 预习效果 “突破 语言 关”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 释,疏通文字,熟读课文,掌握大意,并能就阅读中的困惑,提出质疑。 2.教师整理四大组学生提供的 5 个重点字词和一句句子翻译,制作成 PPT,供导入时检测预习效果用。 学生活动( 5 分钟)。 1.形式:抢答 PPT 上的字词句解 释。 2.规则:以小组为单位, 统计抢答总分,评选优胜小组。 (准确回答出字词解释,一个 1 分,准确翻译一句句子,一句 3 分)  1.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本文文字 哪些?请写出,并 不太艰深, 学 解释其含义。 生 能 通 过 自 2. 课文所讲的寓言故 学,基本上读 事告诉我们哪些道 通文章。 但真 理?你能在文中找 正 要 读 懂 文 到依据吗? 章,可能还需 3. 以大组为单位,整 要 通 过 课 堂 理 5 个重点字词和 学习,求得解 一句句子翻译,供 决。而学生的 堂上检测预习效果 预习,可有效 用。 反 馈 他 们 已 4. 说说你的阅读困惑。 知 的 和 未 知 的。这样,就 便 于 有 针 对 性 的 进 行 课 堂教学, 并取 得 一 定 的 效 果。 通过活动,掌握重点字 这个教学 词:时、辩、以、而、 环 节 一 方 面 端、旋、望洋、少、轻、 能 检 测 学 生 殆、虚、乃、丑、比形、 课 前 预 习 的 之、多、卒、毫末、向、 效果,另一方 辞。 面 更 能 使 学 疏 通 重 点 句 :“ 闻 道 生 快 速 有 效 百 ”;“井蛙 ” ; 地 掌 握 重 点 “而吾未尝 ” ;“伯 字词句, 读通 夷 ” 文章,以为读 懂 文 章 作 好 铺垫。 反复诵 读, 深层探究 “突破 寓意 关”  1.文中出现了两次“于是焉” , 1.反复诵读第一节,并 这 是 整 个 课 能颠倒吗?为什么? 思考。 堂 教 学 的 重 2.从河伯态度的变化,你读出了 参考答案:不能颠倒, 要环节。 关于 什么? 表现河伯态度的变化。 第三个问题, 3.从海神若的回答中,你读出了 2.学生再读第一节。 老 师 还 可 做 什么?师范读第二节。 参考答案:他认识到了 适当点拨。 我 追问: 自身的不足和渺小。 们 可 以 用 这 ①从“而吾未尝以此自多” 、“又 3.学生听读第二节。 样的公式: 中 奚以自多?” 、“不似尔向之自多 参考答案:人的认识受

文档评论(0)

zdq2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