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 约1.43万字
- 2020-11-27 发布
文档工具:
-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3.下图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理由是 . 4.如下图,已知AB∥CD,∠ABC=∠CDA,则由“AAS”直接判定△ ≌△ . AAS ABC CDA * 课件在线 课堂精讲 知识点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ASA)及 其应用 (1)判定: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2)用“ASA”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证 明这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以及这两个角的夹边分别相 等,证明时要加强对夹边的认识. (3)书写格式:如图所示,在△ABC和△A′B′C′中, * 课件在线 注意:在书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一般把夹边 相等写在中间,以突出边角的位置关系. (4)“ ASA ”的应用:在证明两个三角形中的角相 等或线段相等常通过三角形全等来解决. * 课件在线 【例1】如图,点A、D、C、E在同一条直线上, AB∥EF,AB=EF,∠B=∠F,AE=10,AC=7,则CD的 长为( ) A.5.5 B.4 C.4.5 D.3 解析:先证明△ABC≌△EFD,得出AC=ED=7,再求 出AD=AE﹣ED=3,即可得出CD=AC﹣AD=4. 解:∵AB∥EF, ∴∠A=∠E, * 课件在线 在△ABC和△EFD中, ∴△ABC≌△EFD(ASA), ∴AC=ED=7, ∴AD=AE﹣ED=10﹣7=3, ∴CD=AC﹣AD=7﹣3=4. 答案:B * 课件在线 变式拓展 1. 如下图,O是AB的中点,∠A=∠B,△AOC与△BOD全等吗?为什么? 解:全等. ∵在△AOC与△BOD中, ∠A=∠B(已知),OA=OB(线段中点的定义),∠AOC=∠BOD(对顶角相等), ∴△AOC≌△BOD(ASA). * 课件在线 课堂精讲 知识点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角边”(AAS)及 其应用 (1)判定: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①这一结论很容易由“ASA”推得,将这一结论与“ASA” 结合起来,即可得出:两个三角形如果具备两角和一 条边对应相等,就可判定其全等. ②书写格式:如图所示,在△ABC和△A′B′C′中, * 课件在线 注意:(1)“有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句话正确吗?不一定正确,这是因为:假设这条边 是两角的夹边,则根据角边角可知正确;假设一个三 角形的一边是两角的夹边,而与另一个三角形相等的 边是其中一等角的对边,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 等.(2)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如图所示,DE// BC,则∠ADE= ∠B,∠AED=∠C, ∠A =∠A,但△ADE和△ABC不全等. (2)“ AAS ”的应用: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可用 三角形全等来解决问题. * 课件在线 【例2】 已知:如下图,△ABC≌△A′B′C′,AD、A′D′ 分别是△ABC和△A′B′C′的高. 求证:AD=A′D′. 解析:已知△ABC≌△A′B′C′,相当于已知它们的对应 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在证明过程中,可根据需要, 选取其中的一部分相等关系. * 课件在线 证明:∵△ABC≌△A′B′C′, ∴AB=A′B′,∠B=∠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相等). ∵AD、A′D′分别是△ABC、△A′B′C′的高(已知), ∴∠ADB=∠A′D′B′=90°. 在△ABD和△A′B′D′中, ∠B=∠B′, ∠ADB=∠A′D′B′, AB=A′B′, ∴△ABD≌△A′B′D′(AAS). ∴AD=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课件在线 变式拓展 2.如图所示,AD为△ABC的中线,且CF⊥AD于点F,B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BE= CF. 证明:∵AD为△ABC的中线, ∴BD= CD. ∵BE⊥AD,CF⊥AD, ∴∠BED=∠CFD= 90°. △BED≌△CFD(AAS). ∴BE=CF. * 课件在线 随堂检测 1.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 D.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B * 课件在线 2.如图,要量湖两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可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Unit6 Grammar课件(共35张ppt)(优质课件).ppt
- (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Unit6 Reading II课件(共35张ppt)(优质课件).ppt
- (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Unit6 Reading I课件(共34张ppt)(优质课件).ppt
- (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Unit6 Study skills课件(共35张ppt)(优质课件).ppt
- (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Unit7 Study skills课件(共19张PPT)(优质课件).ppt
- (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Unit7复习课件(共40张PPT)(优质课件).ppt
- (牛津译林版)七年级下Unit6 Grammar课件(共14张PPT)(优质课件).ppt
- (牛津译林版)七年级下Unit6 Reading 1课件(共26张PPT)(优质课件).ppt
- (牛津译林版)英语8B Unit6 Reading2课件(共29张PPT)(优质课件).ppt
- (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Unit6 Grammar课件(共22张PPT)(优质课件).ppt
-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
-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维语)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会员独享】.doc
- 高考理综适应性月考(一)能力(生物部分)试题新人教版.doc
- 2021考前终极猜押试题-道德与法治(第十二天).docx
-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课时 命题、定理、证明课后作业PPT.pptx
-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课时 命题、定理、证明课堂导学案.pptx
-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课时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测试题PPT.pptx
-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册母题探源——《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材母题精选课堂导学案.pptx
-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六)物理试题 PDF版含答案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