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应用题系列4.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行的 \o 小学数学教材虽然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单元,改为“用数学”和“解决问题”,但实质没有变,因此我们依然习惯称它为应用题. 应用题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实际问题,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通过应用题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世界中最简单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题意   应用题的解答首先依赖于学生对应用题内容的理解.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还不强,对事物的理解比较感性,这就要求应用题教学必须把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往往把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隔离,过分强调“模式化的”“题海式”训练,要求学生机械地去找哪些是条件,哪个是问题,有的老师教给学生高超的“技艺”,即看到“和”字就用加法,看到“差”字就用减法,不管题目的条件、问题如何,使学生只会死扣解题类型或套用其固定的“技艺”而领悟不到其中的数学意义.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题意,就必须把题目的情节、数量关系等外在因素转化成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身临其境”.   1. 演示模拟,直观感知   如:“第一组有6名女生,4名男生,分成2个小组打扫卫生,平均每个小组多少人?”教学时可以直接请第一组的10名同学上台,自动分成2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相等. 这样一演示,学生就能直观地认识到:求平均每个小组有几人,必须先知道打扫卫生的同学有几人.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明白数学来自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有些应用题的条件比较隐蔽,学生缺乏直接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如“一个涵洞长860米,一列火车长80米,当它以每秒20米的速度开过这个涵洞时,需要多少时间?”许多学生毫不犹豫地列出“860 ÷ 20”,还有的学生在小声嘀咕:“这个80米做什么用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橡皮擦做火车,用书本做涵洞,动手模拟火车过涵洞的过程,着重提醒学生注意火车到什么地方才算全部过涵洞,通过模拟操作演示,让学生明白对计算火车过涵洞的时间为什么要把火车自身的长度也计算进去的算理. 此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模拟练习,以达到巩固、深化、理解.   2. 复述题意,内化理解   学生初步理解题意后,让学生复述题目内容,帮助学生把应用题中的内容加以概括,转化为数学问题. 如:“李颖从盒里拿走14颗珠子,还剩10颗珠子,盒里原来有几颗珠子?”让学生先熟悉题目,再让学生复述题意. 有名学生说:“我的盒里原来装满了珠子,被李颖借去14颗珠子后,还剩10颗珠子,原来有几颗珠子的意思,就是在李颖来借之前盒里有几颗珠子. ”可见学生对题目意思基本掌握,为下一步解题奠定了基础.    发表论文二、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新教材提倡“让学生自主地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探索隐含的数学模型”,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因素,分析数学问题中的内在联系,掌握构建数学模型的具体方法,即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算式.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掌握运用数学语言,学会用“和、差、积、商、多、少……”来表达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如下图是学生从生活问题到数学运算转化的方法:   又如:“小英有13颗金星,小雯有7颗金星,小英比小雯多几颗?”可以转化成数学模型“求13比7多几”. “母鸡有6只,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4倍,小鸡有几只?”也可以抽象为“求6的4倍是多少?”只有帮助学生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就不会仅仅拘囿于“识别题型,机械模仿,套用解法”的思维模式.   三、引导学生学会寻找“中间问题”   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还出现一些比较简单的两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是解答多步应用题的准备,也是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解答两步应用题一般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直接的,另一个是间接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间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中间问题”的方法主要有连续两问改一问、改变问题或条件等,如:“奶奶包了20个饺子,妈妈包了25个,两人共包了多少个饺子?送给邻居阿姨12个,还剩下多少个?”在学生分别解答出两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删去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就变成了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 又如:“小明有37朵花,被小林借去21朵花,还剩几朵花?”引导学生根据其中一个条件改编成两步计算应用题. 如把“37朵花”改为“19朵红花和18朵白花”,或者把“被同学借去21朵”改成“被五年级借去13朵,六年级借去8朵”,同时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同样是求“还剩几朵”,为什么第一道题能直接列式计算,第二道题却不能?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明确两步计算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区别.   四、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