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包括默写(全).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受”通“授” “不”通“否” 三、词类活用 1、从而师之。 师,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 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 君子不齿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学而大遗 位卑则足羞 圣益圣,愚亦愚 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并列、排列 名词作动词,从师求学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意动用法,以……为羞 名词作动词,学习 圣:形做名“圣人” 愚:形做名:愚人 “师”的用法 ①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从师求学” 四、一词多义 “其”的用法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4、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 ????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动词,流传 动词,传授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四、一词多义 道 1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吾师道也 3 道相似也 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 余嘉其能行古道 四、一词多义 道理 道理 道德学问 风尚 风尚 五、特殊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不拘于时。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而耻学于师。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师不必贤于弟子。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 介后 判断句 介后 六、固定句式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哪管……呢” 2、是故圣益圣,愚亦愚 “是故”用作连词,表结果, 相当于“所以”、“因此”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蠢的人更加愚蠢。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理解断句停顿,向老师学习,不能解决疑惑,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地方。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8.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经的经文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学习过,不被耻学于师的时代风气束缚,向我求学。 10.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赞扬他能履行古人拜师求学的传统,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1、《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师说》中阐述了师生间的辩证关系。韩愈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吾未见其明也。” 5、《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6、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

文档评论(0)

_______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