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规律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docxVIP

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规律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规律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 称为副热带 高压(简称副高)。副高是由于对流层上层的空气辐合、积聚而成,它是常年存在,稳定少 动的高气压系统。它的存在和活动不仅对低、中纬度天气的发生、发展有巨大作用,而且 对全球环流的演变也有很大影响。 副热带高压由于受地表海陆间分布的影响,沿纬圈分裂成几个具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 体,这些高压中心主要位于海洋上,位置比较固定。在北半球高压单体中心,经常有 5个? 6个分别位于北太平洋西部、北太平洋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北大西洋的中部及墨西哥湾和 北非等地;青藏高原也有一高压中心。南半球有南太平洋高压、南大西洋高压和南印度洋高 压等。这些高压不是同时都很明显,而是有强有弱,有时合并、有时分裂。 副高的强度、范围、位置和形状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具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多年来变化不定。据分析, 1880年?1890年,副高位置的中心 偏向平均位置的东南;1900年?1920年却偏向西北;1920年?1930年又偏向东南,这种副 高中心位置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东亚、甚至全球性的气候的变化。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冬季时,西太平洋副高的脊线一般位 于15° N附近,随着气候的转暖,脊线缓慢北移;到夏季时,脊线迅速北跳,入秋时可达最 北的位置,之后从9月起脊线开始自北向南退缩, 10月上旬再次回跳到 20。N以南地区,从 此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西太平洋副高的北进、南退,同其它地区副高的 南北移动大体是一致的,只是移动的幅度更大一些。 西太平洋副高还有短期活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北进中有短暂的南退,南退中有短暂的 北进,这是由于其北进中常常同西体相结合,南退与东退相结合。这种短期变化持续的时间 长短不一,如果以一个进退为一个周期,则比较长的周期可达 15天左右,短的仅 2天?3 天。长周期活动和短周期活动往往同时出现,而且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西太平洋副高 的短期变化,大多是副高周围的天气系统活动引起的。例如:夏季的青藏高压、华北高压东 移并入西太平洋副高时,副高产生明显的西伸,甚至北跳;而当台风移至西太平洋副高的西 南边缘时,副高开始东退;台风沿副高西部边缘北移时,高压继续东退;当台风越过副高的 东线进入西风带时,副高又开始西伸……由此可见, 周围系统与西太平洋副高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大小视周围系统与西太平洋副高的发展程度和相互对比关系而异。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夏半年更为突出,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西 太平洋副高的本身;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与其周围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西太 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和活动,不仅对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有关,而且还影响着它南侧的东 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来的水汽,同时,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南下的冷空气相 交绥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是我国大陆地区的重要降水带。因而我国降水带 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移动相一致, 通常降水带位于副高脊线北约 5到8个纬度。 每年2月?5月,副高脊线稳定在 18。N?20。N时,我国华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 6月副高脊线北跳超过 20° N,稳定在20° N?25° N时,降水带位于长江下游和日本一带, 正值江南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由于每年副高的势力强弱不同,北进快慢有别,梅雨期长短 和入梅、出梅的早晚都有较大差异。一般说来,梅雨常出现在 5月?7月间的各个时段。出 现在5月的梅雨称为早梅雨,出现在 6月?7月的梅雨称为正常梅雨。一般在 6月中旬前后 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期平均约20天。造成梅雨期连续降雨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准 静止锋,这些天气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续出现或缓移、停滞,都能造成大面积的洪涝 (我国1954年及1966年都出现过这种现象)。到7月份,副高的脊线再次北跳,降雨带从长 江流域推移到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结束。开始被西太平洋副高所控制,天气变的炎 热少雨且干燥。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严重的干旱现象。这就是长江中下游 地区著名的伏旱天气。 从7月底到8月初,高压脊线进一步越过 30° N,雨带也北移至华北、 东北地带。9月上旬,高压脊线开始向南回跳,雨带也自北南移。上述现象仅仅是西太平洋 副高活动对我国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实际上,副高的南、北季节性移动经常出现异常,造 成我国一些地区干旱; 另外一些地区水涝的反常现象。 例如,1956年西太平洋高压脊第一次 北跳偏早,第二次北跳偏晚,这一年梅雨很盛, 长江中下游流域雨量过大。1954年副高较长 时间稳定在20° N?25° N间,长江流域梅雨持续的时间达

文档评论(0)

tangdeq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