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木刻年画 · 刻板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发展历程 历史资料—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发展历程.docx

桃花坞木刻年画 · 刻板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发展历程 历史资料—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发展历程.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花坞木刻年画 建设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为民族传艺 为文化存根 为大师立传 为百工留名 桃花坞木刻年画刻制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发展历程 (一)姑苏千年繁华孕育出的桃花坞木版年画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让我们想起唐寅,“门前百步人履步,屋后河中舟楫行”是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写照。因有明代的才子唐寅,“桃花坞”因此成为姑苏城里著名的古巷。此巷道式大街位于苏州城西北隅,东接人民路,西临宝城桥弄。不过旧时的桃花坞并不是仅仅指此巷,而是指“东起报恩寺,西至阊门横街,南至下塘街神仙庙,北至唐寅坟双荷花池”一带的总称。我们理解中的“桃花坞年画”很大一部分与这个环境有着渊源。中央美术学院薄松年老教授曾经这么概括“大约在清雍正乾隆之际,苏州年画得到进一步发展”、“当时年画有手绘及木板套印两种,山塘一带画铺主要是手绘的;而桃花坞所产则以刻版套印为精,世称‘姑苏版’”薄松年《中国年画艺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31页至32页,。桃花坞年画不仅仅限于“年画”的范畴,它涵盖了苏州古版画的很多精彩形式和内容,“姑苏版”就是典型。其中日本所藏苏州印制的如《三百六十行》、《苏州万年桥》等为最早,有纪年者亦不过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印制,从画面看,其套色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具有鲜明的民间风格。而在1990至 薄松年《中国年画艺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31页至32页, 可见,“桃花坞年画”是一个时间概念跨度大,历史内容比较复杂的苏州古版画、套色版画的总称。它具有苏州人文风情,它的形成,具有几分分期的特点:一,笺谱画谱时期(此时期是套色木版画大量的形成时期,在1626年天启六年的明代晚期);二,康熙、雍正时期,它的兼容性开始扩大,外销画增多,尺幅变大;三,乾隆、嘉庆时期,人物的造型方式发生变化,此时期还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烧掉的山塘街的古版画,是桃花坞年画之可考历史出现空白;四,此后,清末民国初年,印刷手段受到了外来铜版术、石印技术的冲击,为了拓展受众群,其风格渐渐转向民俗民间,市场从市民转向了农民。风格变化上,基本是这几个主要阶段。 1959年冬,“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正式成立,专门机构的设立,代表了苏州及周边地区木刻年画专属于“桃花坞年画”之概念,它成为了我们口中约定俗成的一个名词。 学者李立新先生曾在2002年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研讨会上提及——张道一先生回忆当年刘汝醴先生跟他说过,我们现在看到的苏州桃花坞年画是衰退时期的东西,当时张很不理解。后来在八、九十年代张先生去日本、英国看到了大量乾隆时期和乾隆之前的苏州木版画,受到震惊。这批画吸收了西洋铜版画的技法、在刻板和印刷上非常精细、场面宏大、技艺高超的一批作品。原来苏州木版年画成就最高的时期不在晚清,在乾隆之时已能融合西洋技法并对西方艺术以种种努力予以回应,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从以上这席话可以很好的表明,桃花坞木刻其实背后的渊源是苏州古版画,正因为曾经这些古版画的精美绝伦,触动了中外的学者,让桃花坞木刻在他们心中扎根,每个“物质”的背后都有历史,历史的背后是文化的根基。桃花坞木刻虽然经过历史的洗礼,库存损失惨重,但是它背后隐现的文化群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保护它,研究它成了不可违背的“历史使然”。 (二),曲折建国后 1,年画社的成立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之后(太平天国期间,火烧山塘街使得一部分年画店迁入桃花坞大街附近),内因外因——战乱、印刷术和年画的风格形式受到外来文化和技术的冲击,使得桃花坞年画逐渐衰败,苟延残喘。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在合作化高潮中,“王荣兴”、“朱荣记”和“朱瑞记”合并组成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合作小组。1958年,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合作小组并入苏州文化美术工艺厂。1959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正式成立。当时创作设计人员有杨云清、凌虚、徐云,刻工有叶金生、许良甫、徐国良、许泉林,印工有魏阿毛、房志达、谭土林等。1961年各工种又招收了28名学徒。1963年春,合作社由桃花坞大街迁至西中市,全社共有七十余人。新中国后的桃花坞年画社,一派欣欣向荣,有了政府的扶持,桃花坞年画的各项传统技艺得以继续保留和复兴。 桃花坞复兴不到十五年,文革的到来使得复兴过程还很不充分的桃花坞年画再次阻断。这期间,原本在民间就不被珍视习以为常的木版毁坏严重,先不说人为故意的毁坏,光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日晒雨淋,在南方的潮湿天气下,这些木版也会自灭。那些我们现在视为极其珍贵的雕版,在十年间就这么遗失殆尽了。 2,八十年代的桃花坞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