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docVIP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晨鸟教育 Earlybird 课时作业1 发达的古代农业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春初斫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土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A )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春初斫山”以刀、“一夕火之”以火、“明日雨作”,则“苗盛倍收”。可见为刀耕火种,选A项。 2.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 C ) A.犁具 B.灌溉工具 C.播种工具 D.除草工具 解析:由材料信息一农具“两足中虚”“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可知,此乃耧车,属播种工具。故选C。 3.《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该农具是( C ) 解析: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江东之田”可知是曲辕犁。故本题应选C项。 4.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突出表明( D )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解析:题干信息表明,在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而且铁制农具的种类非常丰富,说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A、B、C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无从体现。 5.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滕州宏道院、滕州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汉代( D ) A.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最先进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解析: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南北省份都有,反映出牛耕得到普遍推广,因此D项正确。从分布地点看,以北方居多,说明当时经济中心仍然在北方,排除C项。由题中信息无法推断出陕西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和山东农耕技术的发展程度,排除A、B两项。 6.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 )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注重把握农时 D.注重使用肥料 解析:材料指出古代农业生产中耕作、施肥、灌溉等技术要点,表明这些谚语强调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 7.“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这首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A )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农业的落后性 解析:由材料信息“门外春波涨绿”“轧轧鸣梭穿屋”等可知,这首词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现象,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8.下图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 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 C.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 D.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 解析:汉代牛耕技术的演进,从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人的数量减少,农业耕作效率提高,故C项正确。 9.唐朝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C )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D.男女分工明确 解析:本题题眼是“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民生活困苦,不可能生活自然悠闲,C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说明农业经济模式是小农经济,这种模式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女分工明确,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0.《吕氏春秋·任地》载:“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滋润的土壤)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害虫)。”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 )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铁犁牛耕 D.土地私有 解析:根据“五耕五耨”“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可知,农业种植需要深耕、勤除草、除害虫等,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A项正确。 11.南宋诗人范成大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

文档评论(0)

139****81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