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晨读150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docx

《论语》晨读150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晨读 15#183;0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 【晨读内容】 15· 0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导读老师: 干春松:北京大学儒学 研究院 教授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 院 哲学所 副研究员任大援:北京外国语大学 教授 主持人: 【论语汇】 -主群 邓晓颺【论语汇】 -孔学论坛 任殷【论语 汇】 -北京 江骏芳【论语汇】 -浙江 梁力丹 【吟诵】马亮 赵英 吴军华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 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2:47 《论语》 15.08 吟诵 来自论语汇 子曰 ^ 可 *與言 *而 ~不 ^與之言 * 失^人 * 不 *可與言 *而 ~與之言 * 失 ^言 * 知*者 *不 ^失 ^人* 亦^不^失^言* 注: ^入声字短读; *关键字重读; ~强调或语气长读。 【論語譯註】 15.8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 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譯]孔文子 説:“可以同他談,却不同他談,這是錯過人才;不可以同他 談,却同他談,這是浪費言語。聰明人既不錯過人才,也不 浪费言語。” 【讀音與詞義補充】知,同智,讀 zhì。 【論語集註】知,去聲。 【論語注疏】子曰: 「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疏「子曰:可與言而不與言, 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 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正義曰:此章戒其知人也。若中人以上,可以語上,是可與言,而不與言,是失於彼人也。若中人以下, 不可以語上,而己與之言,則失於己言也。惟知者明於事,二者俱不失。 【論語全譯】 15· 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 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译孔文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晨读笔记】 崔圣 :【論語匯】每日晨讀孔曆 二千五百六十七年 夏曆 丙申年二月初十一 2016 年 3 月 19 日星期六今日晨读内容: 15.8 子曰: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 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 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干春松 :这个白话翻译是从哪里弄来的 崔圣 :从上面论语译注里择来的 干春松 :觉得有趣,因为失人,翻译成失去人才固然不妥,但 也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词知者,也不宜用聪敏人来理解这章讨 论失人和失言,我门或许可设想一个场景,是师生之间还是 日常的人与人之间 楼一家 : “失人”是否可以理解为“失于人” 干春松 :所以论语正义的解释开始用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 就是试图将对话人具体化上智下愚固然是孔子所接受的,起码 儒家认为人的理解力的差异是不可回避的 崔茂新 :失人,可否理解為失仁?即不夠仁愛他者。 干春松 :@ 楼一家 宁波 晨读转播 ?失于人,这个不对了 崔茂新 :當然,這裏直接的意思是, 失去一個可與之交流對話的人緣、對話之情境。失去一個可與共學之人。 干春松 :失言,不该说却说了论语里有许多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说法,比如说子张过,就要让他不要激烈固执,子夏不及,就要鼓励,这大概就是得言 崔茂新 :所以對一個人, 在決定與之言或不與之言之前, 一定要知其人可不可與之言,方能不失人亦不失言。 干春松 :所以,知者是那些能做到该说到什么程度的人 崔圣 :明白了 崔茂新 :我們現在的教育, 流弊在於老師言太多, 不是創設可與之言的情境,而是一味地言,搞得孩子心不在焉,以至於厭學。 干春松 :失言,解释成浪费言语, 可能是受中人以下这样观点的影响崔老师的解释就是将情景设定于教育,师生之间 崔茂新 :@ 干春松 ?我臨時發揮。就這一章而言,不必是師生 教學的情境。夫子此言的情境是不確定的。 干春松 :@ 崔茂新 ?我也觉得是, 不过确定在师生之间也是可以的,有教无类,但这要求老师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目前可以理解为根据不同的兴趣教人,但亦可理解为资质,当然包括聪敏还是愚笨阳明在教学生的时候也经常区分上根之人和其他人,最明显的就是天泉证道那部分 崔茂新 :在夫子看來,不可與言而與之言,是話語的浪費,既不能達到溝通交流的效果,也不能對其有所幫助,甚至還會 讓對方有厭煩排斥之感。 《中論 貴言》:“君子必貴其言。貴其言,則尊其身; 尊其身,則重其道; 重其道,所以立其教。言費則身賤,身賤則道輕,道輕則教廢。故君子非其人則弗與之言。” 干春松 :这的确可以作为一个注解 張弛弘弢 :崔師 “失人,可否理解為失仁?即不夠仁愛他者。 ”一語, 此語值得深思,我疑其為夫子本意。言語不 慎,丟人是小,導致“仁愛”之大道不通了就真“失 (仁 ) ”了。@

文档评论(0)

明天会更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