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VIP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晨鸟教育 PAGE Earlybird 2020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二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元狩元年,武帝颁布法令:朝廷官员偏袒诸侯,为诸侯牟利益即构成附益罪,处以重刑。据此可知“附益之法”的推行 A. 有利于限制相权 B. 结束了郡国并行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确保了盐铁官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附益之法”主要针对的是与诸侯国结交的朝廷官员,通过限制朝廷官员和诸侯国的来往,意在打击诸侯国,这样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正确;附益之法与削弱相权无关,排除A;汉武帝时期并未彻底废除郡国并行制,B不符合史实,排除;附益之法是政治领域的举措,盐铁官营是经济举措,两者并无关联,排除D。 2.在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乾陵中,有“六十一藩臣像”,该像的背面刻有各藩臣的国名和人名,这些藩臣多为唐西北地区都护府管理下的少数民族官员以及部落酋长。据此推断 A. 我国西部地区开始隶属中央 B.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唐朝文明发达吸引万邦来朝 D. 唐朝致力于发展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刻有各藩臣的国名和人名,这些藩臣多为唐西北地区都护府管理下的少数民族官员以及部落酋长”反映出唐朝与其它民族交流较频繁,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B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西部与中央是隶属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政策,与外来的国家与民族没有关系,不能体现“万邦来朝”,也不是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排除CD项; 3.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宝库群星璀璨,名家辈出。“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晾蛇走虺,骤雨狂风”是对一种书体的典型描述,该类书体成就最为突出的书法家是 A. 颜真卿 B. 柳公权 C. 怀素 D. 欧阳询 【答案】C 【解析】 【详解】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晾蛇走虺,骤雨狂风”这体现的是草书纵横飘逸的风格,怀素是草书的名家,故C正确;ABD项都以楷书闻名于世,排除。 4.南宋时江南一年两熟,佃农按照惯例,只交一茬水稻之租,另一茬小麦全归佃农;个别地主还赋予佃农永佃权,地租也相对固定,这导致农民更关心亩产。材料表明 A. 租佃制鼓励了精耕细作 B. 江南地区经济日益发达 C. 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 D. 土地兼并得到有效抑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佃农按照惯例,只交一茬水稻之租,另一茬小麦全归佃农”使佃农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材料只强调江南地区的租佃关系,不能体现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也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BC项;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项。 5.著名的历史学家余英时,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中谈到:宋代的“士”不但以文化主体自居,而且也发展了高度的政治主体意识,“以天下为己任”便是其最显著的标帜。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科举制度日趋完善 D. 宋明理学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宋代 的士有“高度的政治主体意识,‘以天下为己任’”,这主要是受到理学的影响,因为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故D项正确;小农经济和中央集权一直都存在,不是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B项;科举制的完善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6.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唐宋和明清时期,都发生了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其中,明清商业革命较之于唐宋商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方面,最为突出的表现是 A. 纸币的大量使用 B. 会馆的普遍设立 C. 外贸的繁荣兴盛 D. 白银货币的普及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明代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项出现于宋代,不符合题意;会馆是商业发展的一个表现,也不存在普遍设立的说法,排除B项;明清实行海禁,外贸发展不会繁荣,排除C项。 7.吕思勉的《简明中国通史》中说道:翻开二十五史,所记的,全是战争攻伐,庙堂的政令,以及君臣名人的传记世系。昔人称《左传》为相斫书(斫意为砍杀),近代的人称二十四史为帝王的家谱,虽过当,也不能谓其全无理由了。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A. 中华文明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家史 B. 英雄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 C. 古代史学著作深受专制思想影响 D. 纪传体史书的积极作用值得肯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全是战争攻伐,庙堂的政令,以及君臣名人的传记世系”等信息可以看出,古代史书主要是为帝王而作,体现了君主专制的色彩,故C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英雄人物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纪传体史书的作用,排除D项。 8.马克思曾说:“报刊只是而且应该是人民的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自古以来,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

文档评论(0)

139****81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