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讲义:2第二章 第1-5节.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一节 概述 一、水资源及其污染 1. 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 海水(97.3%) 淡水(2.7%) 冰盖、冰川 (77.2%) 地下水、土壤水 (22.4%) 湖泊、沼泽 (0.35%) 大气 (0.04%) 河流 (0.01%) 人类应用最广泛的是淡水:淡水的应用;饮用水;生活用水 ;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其他用水:渔业、科研、教学、景观、娱乐用水等。 2. 水污染 水污染的种类: 化学型污染:有害的无机、有机化合物排入自然水体造成。 物理型污染:热、放射性污染和不溶性固体废物。 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中含有的致病病原微生物以及水生寄生虫等。 3. 水体的自净能力 自然界水体的自净能力 物理:稀释、挥发、沉淀、凝聚、水流带走等。 化学:水解、氧化还原、络合等 生物自净:生物体对有毒物质的降解,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等。 二、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1.对象: 1)自然水体:江河,湖库,海,地下水 2)水污染源: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2. 目的: 1)掌握自然水体的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掌握污染源的水质现状,为污染源的管理和收费提供依据。 3)对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采取措施避免伤害的扩大提供决策依据。 4)为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 5)为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水环境质量的预测预报及环境科研提供数据。 三、监测项目 一)监测项目确定的依据有两条: 1. 监测目的的需要 2.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 1)地面水监测 (表2-2地面水监测项目) 2)工业废水监测项目(表2-3 工业废水监测项目) 3)生活污水监测项目 4)医院污水监测项目 四、监测方法 1.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国家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方法。经典、准确度高 2.统一分析方法:有若干研究单位统一规定的对某种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3.等效分析方法:与上述两种分析方法具有可比性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监测方案是对一项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设计。它是监测任务顺利完成的保证。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用途 4.历年的水质资料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1)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2)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 3)饮用水水源区、以及不同的功能区。 4)支流汇合口的支流和汇合后的干流及河口等。 5)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6)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 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 2.河流断面的设置 1. 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的水质状况而设置。 2.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的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而设置。 3.消减断面:为了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经河流稀释扩散等自净作用后,河流中污染物浓度。 对照断面一般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河段上,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减。.控制断面设在主要的废水排放口的下游500~1000m处。.消减断面一般设在城市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处的河段上。 3. 湖泊、水库断面的设置 1).在进出湖泊、水库的河流汇合处分别设置监测断面。 2).以每个功能区为中心,在其辐射线上设置弧形断面。 3).在湖库中心,深、浅水区,滞留区、鱼类的产卵场,水生生物经济区设置监测断面。 4.采样点位的确定 A.江河水系 a.采样站位 河宽 站位 50m 中间一个采样站位 50~100m 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 一个站位 100~1000 m 在左、中、右各设一个站位。 1500m 设5个等距离采样站位 。 b.采样层次 水深 层次 5m 表层:水面下0.3~0.5m. 5~10 m 表层、底层; 底层:底上0.5m. 10~15m 表层、底层、中层(1/2水深) 50 m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