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第七章 种内种间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作业 1.种间和种内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2.图示Lotka-Volterra 模型,并以两个物种为例,解释可能产生的四种情况及结局。 3.什么是竞争排斥原理?举例说明两物种共存或排斥的条件。 4. 共生有哪些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1.5 竞争释放和性状替换 竞争释放(competition release):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这种现象称竞争释放。 例如:北以色列沙鼠,新几内亚地鸽 性状替代(character displacement):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导致物种形态性状的变化,叫性状替代。 例如:收获蚁,达尔文雀 7.2.1.6 种间竞争与空间和时间异质性 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异质性使得个体或者物种间的竞争“战斗”,可能还没有决出胜负或达到平衡之前就由于环境变化而发生了变化。 占有优势 在斑块生境中,许多情况下竞争优势取决于哪个个体最先站在该地点上,即优先权(priority)效果。 7.2.2 捕食作用 捕食(predation):一种生物摄取其他种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前者称为捕食者(predator),后者称为猎物或被食者(prey)。 广义的捕食 “典型的捕食”:它们在袭击猎物后迅速杀死而食之。 食草:它们逐渐杀死对象生物(或不杀死),且只消费对象个体的一部分 寄生:它们与单一对象个体有密切关系,通常生活在寄主的组织中。 捕食者: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特化种、泛化种(单食者、寡食者、广食者) 被捕食者对策:化学防御、行为对策 7.2.2.1 捕食者与猎物 捕食者和猎物的协同进化 Lotka-Volterra 捕食者—猎物模型 自然界中捕食者对猎物种群大小的影响 Zhang et al. PRSB. 2012 红皇后效应(red queen effect) 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 7.2.2.2 食草作用 1.草食动物对植物的危害 植物被“捕食”而受损害的程度随损害部位、植物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异。如吃叶、采花和果实、破环根系等,其后果各不相同。在生长季早期栎叶被损害会大大减少木材量,而在生长季较晚时叶子受损害对木材产量可能影响不大。 2. 植物的防卫反应 植物主要以两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免遭捕食:①毒性与差的味道;②防御结构。 化学性防卫---- 在植物中已发现成千上万种有毒次生性化合物,如马利筋中的强心苷,白车轴草中的氰化物、烟草中的尼古丁、卷心菜中的芥末油。一些次生性化合物无毒,但会降低植物的食物价值。如多种木本植物的成熟叶子中所含的单宁,与蛋白质结合,使其难以被捕食者肠道吸收。同样,番茄植物产生蛋白酶抑制因子,可抑制草食者肠道中的蛋白酶。 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和欧洲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含有苦味的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这种次生物质造成脊椎动物的呕吐和心脏病发作,与许多家畜的死亡有关。斑蝶(Danaus sp.)的幼虫却能取食马利筋,它对强心苷是免疫的,所以在体内组织中积累强心苷。在这个植物与食草动物的协同进化中,还加进了更高营养级的动物:由于斑蝶体内含有强心苷,一旦被鸟类捕食,就引起呕吐,所以一般鸟类都不吃斑蝶。还有一些蝶类,其体色和体型都很似斑蝶,但没有强心苷的积累,由于拟态效应,也能逃避鸟类的捕食。由此可见,植物的防御机制转而为某些动物所利用,从而形成了一个在植物-食草动物-捕食动物之间复杂的生态网络关系。 物理性防卫--- 叶肉細胞有结晶 叶表面有毛或刺或钩 茎上有刺等 3. 植物和食草动物种群的相互动态 植物-食草动物系统也称为放牧系统 (3)集群的生态学意义 A 有利于提高捕食效率 (狼) B 共同防御敌害 (麝牛和野羊群) C 有利于改变小生境 (蜜蜂蜂巢) D能促进繁殖和抚育幼体 E 易进行迁徙或迁移 阿利氏规律(Allee’s law) 中心内容:动物有一个最适宜的种群密度,种群过密或过疏都可能对自身产生不利影响。 二 、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础,所以种间相互作用研究是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之间的界面。种间相互作用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种群动态上的相互影响,即相互动态(co-dynamics);②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coevolution)。 1 、种间竞争 种间竞争:是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有限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