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数列2.4等比数列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研究性学习:“雪花曲线的初步探究”教学设计 一、目的要求 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结论的数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和协作能力. 2.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数列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形(Fractal)这门新型学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内容分析 1.“研究性课题”是本套教科书的一个专题性栏目,也是本套教科书的特色之一。在“研究性课题”里讨论的问题,一般具有专题性,应用性和探究性。它既是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又对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训练价值。它与教科书中的“实习作业”有一定的共同点,但“实习作业”更偏重于实践性,而“研究性课题”则显得探究性更强。 2.数学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主要通过与数学学科内容相关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作为主体参与、体验问题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使学生不但发展思维能力,而且逐渐领悟到数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格素质。 3.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较高的抽象性。数学是“一种研究思想事物的科学”,决定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较高的抽象性。这种抽象性表现在它的特殊抽象内容、特殊抽象方法、特殊抽象程度。如果说其他学科研究可以采用实验的手段,那么数学研究经常借助的是“思想实验”。 ⑵广阔的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数学科学体系本身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开放性的,数学为学生个体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知识空间。数学研究需要思维自由想象基础上的选择与构造,决定了数学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开放性。数学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相比,在学习的内容、方式、时间和地点以及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开放性。 ⑶较深刻的探究性数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优良载体,决定了数学研究性学习有着较深刻的探究性。数学是具有创新意识的知识主体,知识主体培养创新意识的潜能需要探究性学习方式来开发。因此探究性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是在人类认识世界和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通过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特点的过程,获得探究过程的体验与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发展其思维的探究性与创造性思维。总之,数学研究性学习不应是学习一个数学知识或方法去探究其应用,而是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或方法。探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探究性学习过程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本次探究活动的选题,从日常生活中的雪花为切入点,利用课本的基础知识(主要是数列知识),去了解科学前沿知识。其优点表现在学生对问题非常感兴趣,所用知识来源于课本,而得出的结果却很前沿,使学生喜欢进行探究性学习,排除心理障碍,探究性学习并不神秘、可怕,而是很有趣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 准备阶段: 分组:班级中的学生按每6人进行自愿分组,然后教师对个别小组成员进行调整, 尽量保证每组都有计算机基础较好、数学基础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和书写较好的学生各一名。 课题引入: ⑴创设情景:大屏幕上显示漫天飞雪的情景,并且对某一雪花进行定格。引导学生观察雪花的形状是怎样的?它又有什么特性呢?从而引入研究的课题。 解释迭代规则(见图) 1904年瑞典数学家科赫(H.Von.Koch)讲述了一种描绘“雪花曲线”的方 法:第一步 先给出一个正三角形(记为P1),然后把三角形的每一条边三等分,以居中的一条线段为边向外作正三角形,并把居中的线段去掉,这一操作常称作迭代规则,于是生成了一个有6个角12条边的对象(记为P2)。 第二步 在对象P2的基础上,将每条小边三等分,然后以居中的一条线段为边向外作正三角形,并把居中的线段去掉,又生成一新对象(记为P3),以后重复此操作,如此一直进行下去……最后生成了一个当时许多数学家认为是“怪物”的“雪花曲线”。 研究过程: (一)雪花曲线的研究 请各小组在纸上绘出对象P2的图形,让学生亲身体验“雪花曲线”的生成过 程。巡视各小组的情况,有个别小组出现错误(主要是向三角形内部作迭代),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找两份报告,通过实物投影仪一起评价其正确性,并对好的进行表扬。并在大屏幕上显示一个正三角形进行1~5次的迭代过程。 提问1:刚才大家都体验了“雪花曲线”的生成过程,从你们作出的图形来看,发现“雪花曲线”有何特点? 学生答:“雪花曲线”是一条连续的折线;并且是闭合的;曲线到处长满了“角”;当迭代越来越多时,“角”的个数也越来越多,并且“角”越来越小;曲线向

文档评论(0)

聊一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