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经典数学故事之数学神童维纳的.docx

小学经典数学故事之数学神童维纳的.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2 小学经典数学故事之数学神童维纳的 年龄 小学数学旨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数学学习平台和氛围。把枯 燥的数学科目的学习与生活童话相结合 ,充分发挥小朋友的想象力。小编特地搜 集了这篇小学经典数学故事之数学神童维纳的年龄,欢迎小朋友阅读 ! 20 世纪著名数学家诺伯特维纳,从小就智力超常,三岁时就能读写,十四 岁时就大学毕业了。几年后,他又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成为美国哈佛大学的 科学博士。 “教书先生 ”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 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 ”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 会职业。只是更早的 “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 “先生”一词也并非有 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 “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 “有 酒食,先生馔 ”;《国策》中的 “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 “先生 ”为父兄 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 “先生长者,有德之称 ”的 说法。可见 “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 “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 “先生 ”的称呼更接 近。看来, “先生 ”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 “老师 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 “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 中之 “先生 ”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在博 士学位的授予仪式上,执行主席看到一脸稚气的维纳,颇为惊讶, 于是就当面询问他的年龄。维纳不愧为数学神童,他的回答十分巧妙:我 今年岁数的立方是个四位数,岁数的四次方是个六位数,这两个数,刚好把十 个数字 0、1、2、3、4、5、6、7、8、9 全都用上了,不重不漏。这意味着全体 数字都向我俯首称臣,预祝我将来在数学领域里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 事业。 一般说来, “教师 ”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 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 “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 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 ”其“师长 ”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 “师资 和“师长”可称为 “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 “教师”,因为“教 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云: “今有不才之子 维纳此言一出,四座皆惊,大家都被他的这道妙题深深地吸引住了。整个 会场上的人,都在议论他的年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答,但是需要一点数字灵感。不难发现, 21 的立方是 四位数,而 22 的立方已经是五位数了,所以维纳的年龄最多是 21岁;同样道 理,18 的四次方是六位数,而 17 的四次方则是五位数了,所以维纳的年龄至少 是 18 岁。 这样,维纳的年龄只可能是 18、19、20、21 这四个数中的一个。宋以后, 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 “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 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 “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 师仍沿用 “教习 ”一称。其实 “教谕 ”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 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 “教授 ”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 谕”的副手一律称 “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 “校”或“学”中传授 经学者也称为 “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院长、西席、讲席 ”等。 剩下的工作就是一一筛选了。 20的立方是 8000,有 3个重复数字 0,不合 题意。同理, 19的四次方等于 130321,21 的四次方等于 194481,都不合题 意。最后只剩下一个 18,是不是正确答案呢 ?验算一下, 18 的立方等于 5832, 四次方等于 104976,恰好不重不漏地用完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多么完美的组合 这个年仅 18 岁的少年博士,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成为信息论的 前驱和控制论的奠基人。

文档评论(0)

kunpeng12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