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藻类基因工程研究综述.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藻类基因工程综述 藻类基因工程亦称藻类遗传工程或藻类重组 DNA技术,是以海藻为研究对象 将某种生物基因通过基因载体或其他手段运送到海藻活细胞中,并使之增殖 (克 隆)和行使正常功能(表达),从而创造出藻类新品种的遗传学技术。 通过对藻类基因工程的研究,一方面期望从改造的藻体中筛选出抗性强且生 长快的优良藻种,并把藻类作为新型的生物反应器生产某种特殊的有用物质; 另 一方面期望从藻类中分离、克隆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基因,作为农作物改良的目的 基因或用于微生物发酵生产。 藻类基因工程起步较晚,国际上藻类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从 70年代淡水蓝 藻,经80年代海洋蓝藻和淡水真核微藻,到90年代大型藻,体现了从原核到真 核,从淡水到海水,从模式藻到经济藻,从单细胞、丝状体微藻到多细胞大型藻 的发展趋势。 蓝藻又名蓝细菌(Cyanobacteria),是一类光合自养的原核生物。它结构简单、 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易于进行遗传操作,并且多数不含毒蛋白,可作为很好的 基因工程受体系统。作为基因工程受体,与大肠杆菌相比其表达产物不形成包涵 体,容易纯化;不含毒素,比较安全;培养基为无机盐,廉价不易污染。 蓝藻是藻类中最早能稳定地表达外源基因的种类。从 1970年发现蓝藻可以转 化, 1973年证明蓝藻中含有质粒,1981年首次在蓝藻中表达外源基因成功,到1996 年聚胞藻PCC680作为第一个光合生物完成了 基因组全序列测定,蓝藻的研究一直处于整个生物学的前沿,有些研究较多的蓝 藻种类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中的重要模式生物目前, 蓝藻基因工程 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基因的选择、鉴定、测序、序列分析与克隆,载体的构建, 调控表达原件的分析,基因转化系统的发现和筛选,转基因蓝藻的筛选及培养条 件的优化等。 蓝藻质粒广泛用于构建基因载体。自1973年发现蓝藻质粒以来,已在约50 % 被检单细胞及丝状蓝藻中证明了内源性质粒的存在, 质粒数目从1~10个不等,大 小在1.3-130 Kb之间,但只在极少数淡水蓝藻中找到质粒编码功能的证据,一般 认为蓝藻质粒属隐秘型质粒。至今蓝藻质粒尚未发现可识别的遗传标记, 不能在 E.coli中复制,不能作为克隆载体。用含 Tn901的E.coli质粒转化淡水蓝藻 Synechococcus PCC7942,由于Tn901插入蓝藻内源质粒,第一次得到带 Apr标记 的杂交质粒pCH及衍生质粒pUC1将后者与pCYC18融合,首次获得了双向质粒 pUCIO和PUC1O5其后,利用多种单细胞蓝藻质粒与E.coli质粒如PBR32等重组, 或引入多克隆位点,或补充新的选择标记,改善载体克隆潜力,又相继构建了许 多双向质粒。这类嵌有细菌遗传标记的重组质粒,由于在细菌和蓝藻中均能复制、 稳定存在和表现选择标记,故被称为穿梭载体 (Shuttle vector)。至今,应用于 蓝藻遗传转化的供体DNAfc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利用未修饰的外源质粒, 如pBR322 pBR32等,可将外源DNA导入蓝藻,但效率很低,且对受体需做特殊 的处理;第二类是利用自身染色体或基因组, 通过同源重组作为插入突变的有效 方法,在这方面,海洋蓝藻 Syn echococcus PCC 700 Steve ns, 1980年有过成功 尝试,嵌入Strr标记的染色体片段天然转化成功;第三类即是穿梭载体。研究结 果表明,穿梭载体是一方便、有效的运载体,海洋蓝藻的遗传转化也大多采用穿 梭载体作为中介。 蓝藻基因转移系统主要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遗传转化,包括自然转化、诱导转 化、电击转化。自然转化如聚球藻 PCC7002 PCC794和集胞藻PCC680等,具有 自然吸收外源DNA勺能力,然而到目前为止自然转化的机制尚不清楚。诱导转化 是利用溶菌酶、eV诱导细胞感受态,或利用溶菌酶EDT处理产生原生质球用于 蓝藻转化。自从1989年Thiel等首次通过电击转化成功地把穿梭表达载体 pRL6专 入鱼腥藻M13以来,已有一批穿梭表达质粒通过电击在多种蓝藻中转化成功。 除 了遗传转化另一类便是接合转移,接合转移是目前蓝藻基因转移系统中使用最为 普遍的一种方法。它操作较为简单,适用于大多数的单细胞、丝状蓝藻。从 Wolk 首创鱼腥藻接合转移系统以来,这个系统已被修改并可应用于其它藻株,如念珠 藻属、集胞藻属、聚球藻属、织线藻属等。此外,楼士林等也尝试用超声转化蓝 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现已证明,来自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以及人的一些外源基因可以在蓝藻中表 达,例如大肠杆菌谷氨酸脱氢酶基因在蓝藻中表达引起抗铵,人的超氧化物歧化 酸(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基因在蓝藻中表达以减少氧胁迫。这就可能通 过引入外源基因,以赋于蓝藻新的遗传特性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