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等腰三角形.docVIP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等腰三角形.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3等腰三角形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剪纸、折纸等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能够探索、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分类讨论、方程的思想和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验证. 教学模式:激励 互动 创新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剪一剪 师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片,按教科书第120页的要求剪出△ABC. 动手剪纸,获得图形的直观感受,并为下面的折纸操作做好铺垫. 设问1:△ABC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发现,上述过程中,剪刀剪过的两边是相等的,即△ABC中AB=AC.像这样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并结合△ABC介绍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等概念. 注:结合亲自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学习相关概念,加深印象. 折一折 设问2:△ABC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验证方式. 注:学生思考、回顾剪纸过程,把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容易回答△ABC是轴对称图形,折痕A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猜一猜 设问3: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继而猜想等腰三角形ABC有哪些性质? 学生讨论、汇报: ①∠B=∠C →两个底角相等 ②BD=CD →AD为底边BC上的中线 ③∠BAD=∠CAD →AD为顶角∠BAC的平分线 ④∠ADB=∠ADC=90°→AD为底边BC上的高 注:训练学生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互换. 用语言叙述为: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可简记为“三线合一”性质) 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证一证 设问4:你能用所学的知识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1.证明等腰三角形底角的性质.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猜想的结论画出相应的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已知:如图1,在△ABC中,AB=AC. 求证:∠B=∠C. 师生共同分析证明思路并证明. 注:让学生经历命题证明的过程.培养分析、推理论证能力. 强调以下两点: (1)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两角相等. 为证∠B=∠C,需证明以∠B,∠C为元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符合证明要求的两个三角形. (2)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可以多样. 例如,常见的作顶角∠BAC的平分线,或作底边BC上的中线或作底边BC上的高等.让学生选择一种辅助线完成证明过程. 注:体验辅助线在几何论证中的作用. 2.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 用一用 练习1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0°,则其余两角为_______________. (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是70°,则其余两角为_______________. (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是110°,则其余两角为_______________. 注:及时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体验分类讨论的思想在解题的应用. 练习2(如图1) (1)∵AB=AC,AD⊥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AC,BD=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AC,AD平分∠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再次理解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的内涵. 出示课本122页例1 如图2,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 改编为: (1)图中共有几个等腰三角形?分别写出它们的顶角与底角. (2)你能求出各角的度数吗? 注:改编课本例题,使问题更富层次性与探索性. 师生共同分析: (1)已知中没有给出角度,需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条件来求具体度数,但由于未知数过多,需根据已知各边的关系寻找出△ABC的各角关系,由图中的三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及外角性质,可设∠A=x°,列方程解决. (2)教师应强调此题图形特殊,只有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才能满足. 课堂小结:使学生认识到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等腰三角形是利用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和方程的思想. 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吗? 由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还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中问题较复杂,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更深入地认识等腰三角形哪些线段相等? 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23页练习1、2、3. 2.选做题:教科书第150页习题12.3第8题. 分层次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K教育题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