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治性罕见病—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治性罕见病—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一、疾病概述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sideroblastic anemia,SA)是一组病因不同的血红素合成障碍和铁利用不良所引起的贫血。特点是骨髓中出现大量“环形”铁粒幼红细胞,且铁剂治疗无效。其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见表1)[1]。遗传性又分为X性联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获得性大部分呈原因不明的特发性,但亦可继发于药物、毒素或由其他疾病诱发。不论是遗传性或获得性SA患儿均以对吡多醛(维生素B6)治疗反应的效果而进一步定为效应性或无效性,其中以遗传性对维生素B6反应较佳。 表1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主要分类 1.遗传性 (1)X连锁隐性遗传 ①ALA合成酶缺乏 ②粪卟啉原氧化酶或血红素合成酶缺乏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获得性 (1)特发性 (2)继发性 ①药物或毒索: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环丝氨酸、吡嗪酰胺),抗肿瘤药物(氮芥、硫唑嘌呤类),氯霉素、铅、乙醇等 ②继发于其他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溶血性贫血、巨幼贫等),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感染、内分泌或卟啉代谢性障碍等 正常人骨髓的幼红细胞胞质内可见少量铁存在,用铁染色时可见30%—60%的幼红细胞中有细小的铁粒,但数量仅l~2粒,最多不超过5粒。而本病的幼红细胞中不但含粗大的铁粒,数量多且质量呈病态性。其简要的发病机制如下[2]:在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缺乏或生化过程发生障碍时,即可导致幼红细胞内非血红素铁的过量蓄积,产生病态的铁粒幼红细胞。血红素合成途径的第1步是苷氨酸和琥珀酰辅酶A形成8-氨基γ-酮戊酸(δ-aminolevulinic acid.ALA);其最后一步为铁和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这两个关键性的步骤都在幼红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假如ALA合成酶产生缺陷或吡哆醇(即维生素B6)在酸作用下合成5-磷酸吡哆醛的辅酶化过程中发生故障,即可使原卟啉不能充分合成,铁与原卟啉不能结合,使幼红细胞的线粒体内铁超负荷,堆积成“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在光镜下可见铁粒在幼红细胞核的周围呈环状或至少1/3环状。在电镜下此种异常的线粒体变形、肿胀、破裂,铁以尘状或斑状沉积于线粒体的内嵴,失去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的超微结构。这种铁是三价的磷酸盐,而三价铁是不能与卟啉环结合为血红素的。正常幼红细胞的线粒体是环绕核的,故病态线粒体的铁粒在显微镜下亦为环形。这种形态异常细胞在功能上亦不正常,其DNA、RNA及蛋白质合成均受抑制。由于铁沉积,也抑制了中幼红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以致出现红细胞无效造血现象。 二、临床特征 遗传性或获得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相似。病程发展多呈缓慢或良性过程,常以贫血表现来就诊。有皮肤黏膜不同程度的苍白或轻度黄染,半数有肝大脾大但较轻,故有时不能触及,后期发生血色病(即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时,则肝脾常肿大显著。出血表现偶见。在遗传性病例中多为家庭中的年长儿首先发病。性联隐性遗传者多为男性发病而女性传递,由于传递者均无严重贫血故临床上葚少女性严重患者。而特发性者,男女均可发病。继发性患者除有本病的特点外,尚有原发病的症状或有应用相关药物的病史。 三、诊断 根据常见的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可确诊。 患者多由贫血及周围血形态异常而经骨髓检查确诊,诊断依据主要有以下3点:①低色素性贫血,一般为轻中度贫血,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70~100 g/L,少数亦可有重度贫血(Hb 30~60 g/L),遗传所致者成熟红细胞多呈典型的、数量不等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获得者则可同时见到正色素正细胞性或大细胞性;网织红细胞不高甚至减低;外周血涂片有时可见幼稚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②骨髓红系增生明显,以中幼红细胞为主,亦可有巨幼变(对叶酸有反应者可见巨幼红细胞改变),有时可见病态造血现象,胞质可见空泡、浆量少,血红蛋白形成缺乏。骨髓涂片铁染色可出现大量环形铁粒幼红细胞(见图1),一般>15%。③血清铁含量增高,转铁蛋白饱合度大于正常,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铁利用率下降。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降低。 本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SLC25A38(位于3p22.1)、GLRX5(位于14p32.2)、MLASA]PUS1(位于14p24. 33)、MLASA/YARS2(位于12pll.21)、SLC19A2(f谚于lq23.3)或X连锁隐性遗传,如ALAS2(位于Xpll.21),ABCB7(位于Xq13).3,还有一些未知突变,如PMPS等。另有一部分患者找不到明确的基因突变点。 四、鉴别诊断 1、缺血性贫血 是小儿最常见的贫血,常发生于6个月至3岁的

文档评论(0)

158****25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