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公开课)复习课程.ppt

2017届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公开课)复习课程.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公开课) 于谦 《石灰吟》 陆游 《咏梅》 贺知章《咏柳》 李贺《马诗》 2012 全国卷 《落叶》 2010 全国卷 《咏素蝶诗》 2012 天津卷 《野菊》 2011 山东卷 《咏山泉》 2009 天津卷 《严郑公宅同咏竹》 外在特征: 内在特征: 寓意: 物的特征 生长在荒僻之处,寂寞开放,无人欣赏,备受风雨摧残 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终生不渝。 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击,但仍然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答案: ①诗人笔下的“梅”生长在僻静荒远处,“寂寞开无主”,孤独寂寞愁苦,还时常遭受风雨摧残,但它“无意苦争春”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至死不渝。 ②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备受排挤打击,但仍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1、分析思路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其中“物的特征”又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图示如下: 外在特征:外表状态,处境际遇 分析物象的自然特征 内在特征:精神品格、思想性格 志趣追求(拟人) 分析物象的社会属性(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志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物的特征 2、鉴赏方法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诗人笔下的 诗中描绘的 诗中的 +物+物的特征+ 诗人托物寓意 诗人借物喻人 诗人以物自喻 诗人托物明理 诗人托物象征 +寓意 表达诗人……情感(追求、理想) 表明了……生活哲理 象征了……人物或精神 事物形象鉴赏方法 ?归纳答题步骤:诗人笔下物+特征+结合诗句+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什么感情(表明了什么哲理/象征怎样的精神) D、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1) 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3、事物形象答案的组织方法: A、明确物象的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耐寒、清高)即可。 B、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物与人一体)。 C 、 组织答案:运用拟人手法,以( )为喻,托物言志,明写物的( )特点,实写人的( )品质,表达( )感情。 3、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如何规范答题(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立、高洁脱俗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 蓬蒿中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 自小刺头

文档评论(0)

139****0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