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文化问题:珠算申遗成功更需“精打细算”.docxVIP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文化问题:珠算申遗成功更需“精打细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公教育官方资料,严谨非法盈利行为! 中国珠算萌于商周, 始于秦汉,目前发现的最早用来计算的圆珠便是西周时期的陶丸。珠算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发挥作用, 曾创造了不少奇迹, 比如在我国研制第 一颗原子弹时, 科学家们甚至借助珠算协助计算机准确得到了相关重要数据。 经 过 5 年的努力,日前中国珠算最终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但 年前珠算已被教育部门踢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珠算已濒临传承困境,因此 —— 老一辈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印象, 无论是杂货店的老板、 还是商铺的伙计, 凡是到了算账的时候, 都会拿出一个被磨得发亮的算盘, 熟练地拨打起来, 一会儿的工夫便能算清复杂的账目。 在我国,计算机尚未出现之前, 珠算可以称得上是最有群众基础的计算工具。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珠算这一曾经的全民计算工具, 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族记忆。 日前,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重归大众视野的珠算, 能否借申遗成功的东风找到传承珠算文化的方法、 抓住推广珠算文化的契机呢 ?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界的一些专家。 萌于商周,成于唐宋 对于珠算起源于何时, 专家们的说法不一。 但据已有的史料记载, 珠算应是萌于商周,始于秦汉。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用来计算的圆珠便是西周时期的陶丸。 因此珠算的萌芽, 最早可追溯至 3000 多年前的商周时期。“珠算” 一词最早载于东汉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 :“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书中所指的“珠算”被称为“游泳算板” ,它与现在所使用的算盘有所不同,但其计算原理已是五升十进制,所以可视为现代算盘的前身。 现今所使用的算盘最早是何时出现的呢 ?据现有史料推断,至迟在宋代已出现了现在的算盘。 宋徽宗大观二年 (1108 年),河北省巨鹿县故城因黄河泛滥而被湮没。 1921 年 7 月,前北平国立历史博物馆派人前往巨鹿三明寺故址发掘,获得王、董二姓故宅地下的木桌、 碗箸、盆等 200 多件物品,其中掘得算盘珠一颗,此珠木质、扁圆形,与如今通用的算盘珠大小相仿,只稍扁,这颗算盘珠现由中 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此外,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画卷的最左端一家名为“赵太丞家”的药铺柜台上就放着一架算盘。 曾经创造不少奇迹 珠算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的美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珠算曾创造了不少的奇迹。 比如,在我国自主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 科学家们正是 1 利用珠算协助计算机准确地算出了原子弹爆炸时中心压力的数据。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世界数学难题 “哥德巴赫猜想” 的过程中,也是利用珠算解决了大量的数学运算难题。因此,不难理解为何 2007 年英国《独立报》在评选 101 项改变世界的小发明时,将中国算盘排在了第一位。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迄今为止, 用算盘做加法的速度依然可以超过电子计算器。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计算机在我国发展迅猛,珠算的计算功能被逐渐 替代,使用珠算的人也随之不断减少。而到了 2000 年,珠算科目被教育行政部 门从《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取消,珠算文化开始面临无人再学、无人再继承的 风险。”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秘书长、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顾问王朝才说, “除了一 些上了年纪、仍对珠算有情结的老人和一些农村地区的人们仍在使用算盘外, 算 盘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很少用到了。 ” 如果珠算这一古老文化传统断裂, 其后果不堪设想, 至少意味着将来孩子们已无法理解“二一添作五”就是“平分” ,会困惑为何“三下五除二”代表着做事干脆、利落,甚至在看到“年三十夜拨算盘——满打满算” “虎吃算盘珠——心中有数”“算盘珠子响——有声有色”这类歇后语时感到诧异。 百万儿童学习珠心算 利用珠算,人们可以完成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解高次方程等 多种数学运算。如果说珠算的发明体现了中国人高超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力的 话,那么珠心算的产生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与计算机的 PK 中,这种智慧 与创造力的再次体现。 珠心算是以珠算为基础, 运用珠算的原理在脑中进行的一种计算方式。 它不 仅体现了珠算的传统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的作用。 2005 年,由财政部、教育部批准立项的 “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研究” “珠心算训练开发儿童智力的脑机制研究” 两项课题研究表明: 开展珠心算教学对促进幼儿和小学生记忆力、 注意力、思维能力、表象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小视。 另外,在国际智障康复医学界, 珠心算的效果也引起了高度关注,不少学校尝试着在弱智儿童康复训练中引入珠算、珠心算教程。 “目前, 我国每年有 100 万至 200 万儿童在学习珠心算, 他们不仅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是希望通过学习这门传统知识,来提高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