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丑与荒诞.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丑”常常能显现一个人的特性特征。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 《巴黎圣母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荒诞是指缺乏意义,…….和宗教的、形而上学的、先验论的根源隔绝之后,人就不知所措,他的一切行为都变得没有意义,荒诞而无用。——尤奈斯库 《呼号》描绘一个面容近于骷髅的人物,双手捂着耳朵,站在一条看不到头尾的公路桥上,似乎由于惊吓而大声狂喊。画家用近似版画的方式,把红、蓝、绿、赭石的色线,组成流动的河水与天空形象。这些线条象浮在油上的色渍,变成蠕动的蛇虫,给人以强烈的不安感。这种景象只能在恶梦中看到,它象?quot;世纪末时代人们的傍徨心理。   据说蒙克曾在这幅画最上端一块血红色云彩中,写下了惟疯人能作此几个字。《呼号》的创作动机,据画家本人说:一天傍晚,我和两个朋友一起散步。太阳下山了,突然间,天空变得血一样的红。在灰蓝色的峡湾和城市上空,我看到了血红的火光。我的朋友走过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在恐怖中战栗起来,我似乎感到自然中的一声巨大震天的呼号。我于是画了这幅画,并把云彩画得血一样红。这血红的色彩就是呼号。 达利:《内战的先兆》 崇高感 荒诞感 1.惊而快之,发豪士之气; 2.深度空间的形式; 3.生命力瞬间受阻并因而强烈喷发; 4.主体经由矛盾冲突转向统一,自我实现了超越,产生一种胜利感; 5.主体的心灵处于强烈的摇撼和震荡之中。 1.含有痛感色彩的焦虑; 2.反形式; 3.生命力始终受到压抑却又不知往哪里倾注,因此引起焦虑; 4.主体不断忍受与世界分离的折磨,寻找不到精神的栖息之地,因此伴随着一种不安与苦闷; 5.主体的心灵平稳而冷静,更多的表现为理智感而非激情。 荒诞感是由于人与世界的疏离而体验到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可信任感,从而产生一种极度的焦虑、恐惧、失望和苦闷。在某种程度上,荒诞感里渗进理性的思考,因而显现出一种脱离美感(当下直接的感兴)的倾向。 * * 美学原理 第三编 审美范畴 第十一章 丑与荒诞 一、“丑”在近代受到关注 二、中国美学中的“丑” 三、荒诞的文化内涵 四、荒诞的审美特点 五、荒诞感 一、丑在近代受到关注 作为审美范畴的“丑”并不是客观物理存在,而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作为审美范畴的“丑”并不等同于伦理学范畴的“恶”。 罗丹:《欧米埃尔》 “丑”的审美价值 1. “丑”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可以显现“生活的本来面目”。 凡·高:吃土豆的人 席里柯:《有赌博狂的女人》 人间喜剧插图 葛朗台 “丑”的存在显示了历史和人生的苦难的或阴暗的一面,这使人震动,同时又使人感受到历史和人生的复杂性和深度。 优美感与丑感是审美体验的两种对立类型,从优美感向丑感的拓展,表现了一个人的审美感受能力的发展和完善。 二、中国美学中的“丑” 丑的四种情形 1.“丑”由于显示宇宙的生命力而成为美 2.“丑”由于显示内在精神的崇高和力量而成为美 3 “丑”由于在审美活动中融进了艺术家对人世的悲愤体验而成为美。 4.“丑”由于发掘和显现实际生活中某些人的丑恶的人性而成为美。 (一)“丑”由于显示宇宙的生命力而成为美 庄子:“美”与“丑”相互转化,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 ——《庄子·知北游》 外形的丑同样有一种充满活力的生命感 太湖石的瘦、皱、漏、透:苏州瑞云峰 傅山草书五言诗 傅山的书法打破了以前中国书法传统中对飘逸俊秀或雄伟方正的追求,代之以一种欹斜、野性的充满张力的风格。 (二)由于显示内在精神的崇高和力量而成为美 庄子“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与孔子“文质彬彬”的主张很不相同的审美观。 “清、丑、奇、特”的审美意象:代表中国艺术中极高古、极纯粹的境界,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陈洪绶:《罗汉图》 贯休:《罗汉图》 刘松年: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