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红茶初制加工工艺备课讲稿.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7-5 不同制法萎凋适度指标 含水量(%)制法 ? 品 种 传统制法 转子制法 C·T·C制法 L·T·P制法 云南大叶种 中小叶种 55—58 58—60 58—62 60—65 68—72 66—70 68—70 66—70 萎凋时间长短受品种、气候、萎凋方法等影响。一般以萎凋程序而定,通常控制在6—8h完成为宜。 (二)揉切 揉切是红碎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通过揉切既形成紧卷的颗粒外形,又使内质气味浓强鲜爽。揉切室的环境条件与工夫红茶相同,但使用机器类型、揉切方法不同。 1、揉切机器 揉切机有圆盘式揉切机、C·T·C揉切机、转子揉切机、L·T·P锤击机等。 圆盘式揉切机,又称平板机。揉盘上设有8—12个弧形锋利的揉齿,茶条在揉桶中回转时切细。用普通揉捻机与圆盘式揉切机联用制红碎茶称为传统制法。 C·T·C揉切机 机器主体由刻有凹形花纹的不锈铜滚筒组成,两个滚筒反向内旋,转速分别为660转/min和70转/min,茶条经搓扭、绞切作用,形成颗粒碎茶,切细效率高。 因此,萎凋程度应掌握“嫩叶重萎,老叶轻萎”的原则,做到萎凋适度。鉴别萎凋适度的办法有: A、感官鉴别方法 手捏 柔软如棉,紧握成团,松手不弹散,嫩梗折而不断; 眼观 叶面光泽消失,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无枯芽、焦边、泛红; 鼻嗅 青臭气消失,发出轻微的清新花香。 B、减重率 31-38%之间。 C、萎凋叶含水量 一般在60-64%为宜。 (二)揉捻 工夫红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结,内质滋味浓厚甜醇。这取决于揉捻过程中芽叶卷紧的程度和叶细胞损伤率。 1、揉捻目的 形成卷紧的条索;同时,随芽叶卷紧,细胞损伤,茶汁流出,使多酚类氧化,为形成红茶品质奠定基础。 2、揉捻室环境要求 要求低温高湿,温度20-24℃,相对湿度85-90%之间。 3、揉捻技术 与转速、投叶量、揉捻时间、揉捻次数、加压和松压、解块分筛等因素相关。 (1)转速 以55-60转/分钟为宜。如转速过快,揉捻叶在揉机内翻转不良,易形成团块、扁条、紧结度差;如转速过慢,茶叶翻转也不良,揉效低,揉时延长会导致茶叶香低味淡,汤色和叶底红暗。 (2)投叶量 取决于揉机大小和叶子的老嫩。一般嫩叶可适当多投叶,老叶可少投叶。 (3)揉捻时间和次数 依揉机性能和叶子老嫩不同而变化。 大型揉捻机一般揉90分钟,嫩叶分3次揉,每次30分钟;中等嫩度叶片分2次揉,每次45分钟;较老叶片要延长揉捻时间,分3次揉,每次45分钟。 中小型揉捻机一般揉捻60-70分钟,分2次揉,每次30-35分钟,老叶可适当延长揉捻时间。 (4)加压与松压 一般掌握“轻重轻“的加压原则。揉捻开始或第一次揉不加压,使叶片初步成条,而后逐步加压卷成条,揉捻结束前一段时间减压,以解散团块,散发热量,收紧差条,回收茶汁。但老叶最后不必轻压,以防茶条回松。 “嫩叶轻压,老叶重压”。 揉捻时要分次加压,加压与减压交替进行。如加压7分钟减压3分钟或加压10分钟减压5分钟,即所谓“加七减三法”或“加十减五法”。以90型揉捻机为例,一级原料,第一次揉30分钟,不加压,第二、三次揉各30分钟,采用“加十减五法”,重复1次。中级原料第一次揉45分钟,不加压,第二次揉45分钟,重复2次。 (5)解块分筛 筛网配置分上下两段,上段4号筛,下段3号筛。 4、揉捻程度 细胞损伤率80%以上,茶叶成条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用手紧握时,茶汁能从指间挤出。 (三)“发酵” 1、目的 红茶发酵的目的在于人为的创造条件,以多酚类为中心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它是形成红茶特有色、香、味品质的关键工序。 2、发酵技术 (1)发酵室 大小适中,清洁卫生,无异味。窗口朝北,离地1-1.5米,便于通风,避免阳光直射。 (2)温度 对发酵影响很大,包括气温和叶温两个方面,气温直接影响叶温。发酵过程中,多酚类氧化放热,使叶温提高;当氧化作用减弱时,叶温降低。因此,叶温有一个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过程。叶温一般比气温高2-6℃,有时高达10℃以上。要求发酵叶温保持在30℃以下为宜,气温控制在24-25℃之间为佳。 如气温和叶温过高,多酚类氧化过于剧烈,毛茶香低味淡,汤色叶底暗,因此在高温时(叶温超过35℃)时,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如薄摊叶层,降低室温等。 如气温和叶温过低,氧化反应缓慢,内含物质转化不充分,将会使发酵时间延长,降低茶叶品质。因此在春茶低温时,要采取升温措施。如厚摊叶层,升温等措施。 (3)湿度 一是发酵叶的含水量,二是空气的相对湿度。决定发酵正常进行的主要是发酵叶的含水量。发酵室的相对湿度要在95%以上,发酵叶含水量在60-64%之间为宜。 (4)通气供氧 红茶发酵是需氧氧化,在发

文档评论(0)

135****0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