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全集及解析.docxVIP

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全集及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全集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恒的文赤壁 曹矞 熟悉文史的人皆知,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别。武赤壁,自然指的是史上曾发生赤壁 之战的武昌赤壁;文赤壁,指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误把黄州赤壁当 作赤壁之战古战场,曾于 1082 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写下不朽的诗赋名篇“一词二赋 ”的地 方。 文赤壁自古素有 “风景如画 ”之美誉。至于为何称之为赤壁,说法不一。或许因其山崖陡 峭,壁如刀削,犹如城壁一般,且呈赭红色,故称之。或许当年苏轼见当地人把黄州的赤 鼻矶叫作 “赤鼻 ”,误把 “赤鼻 ”当“赤壁 ”,再观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误认为它是赤壁之 战的古战场。于是,他排遣愁绪,赤壁怀古,寄情于山水之间,撰妙文于笔端,方有了后 人击节赞叹不已的千古绝唱。这真是黄州百姓之荣光,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 如今,慕名而来游览文赤壁的观光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驱车到武汉,向东走一个 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湖北黄州的文赤壁。一下车,就可远远望见儒雅文豪苏东坡,那是 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苏东坡理 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大家纷纷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彪炳千古的大文豪,高兴地和苏东坡 合影存照。 我凝视苏东坡良久,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溢出文人雅 士的睿智和大度,仿佛他正在拂袖挪步,缓缓走来。正欲上前与之搭讪时,不禁一愣,哑 然失笑。迎面一座山,不高,随同众游人拾级而上。居高临下,山壁下面只剩两池死水。 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在宋代,长江就在这座山脚下拍壁奔流的啊,几百年 后已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已盖满了密密麻麻的房子。遥想当年,苏轼就在此地与友人一 起两度泛舟游玩,怡情山水,饮酒作乐,感叹过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试想, 他第一次秋游之后,写下《赤壁赋》;仅仅三个月后的冬天,重游赤壁再写《赤壁赋》 时,就曾感叹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何况他去世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呢?早已 星转斗移,时过境迁,江山易改矣。而今虽依然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去,古时东坡赤 壁以及泛舟游览情景,唯有梦里再现了。黄州之于苏轼,简直太重要了。黄州是苏轼做官 时间最长的地方,有四年零两个月之久。他大体上做了四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 身养性、激情创作。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 创作源泉。谪居黄州期间,苏轼以挥洒自如的笔力,创造了具有开拓意义的新的生活和新 的艺术形象,冲破了艺术樊篱,开拓了诗词歌赋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路子。他一生中最有影 响的作品多出自黄州,他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据悉,在数量上,在黄州写了 753 篇作品,其中诗歌 214 首,词 79 首,散文 457 篇,赋 3 篇。在质量上,文学上的代表作有 “一词二赋 ”,书法上的代表作是《寒食帖》。平均每两天一篇,每周 3.3 篇。乃至饮食上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他在黄州时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 化遗产啊。 哦,对了,包括苏轼的号 “东坡居士 ”,也是他躬耕于黄州东坡之时取的。东坡是营地, 长期无人耕种,是瓦砾之场,不适合耕种。又因当年大旱,从未躬耕的苏轼饱尝了开荒种地的艰辛,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一个月夜,苏轼拄着拐杖,走在东坡的田间小路 上,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小诗《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 ”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这真是逆境出成果, 逆境造就人才的典范。苏轼个人之不幸,命运的阴差阳错,反而成就了黄州赤壁之大幸, 更是中国文学之大幸!苏轼遭遇贬谪,遇厄运而不悲观消沉,失意而不失志,胸襟开阔大 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怎不让人敬佩万分?他文如其人,直抒心灵,率直本真,赤 壁怀古之赋、之词,皆于悲愤之中更见其旷达情怀。 永远的苏东坡,永恒的文赤壁。《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曾说: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 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作为后人的我们,崇敬仰慕苏东坡如此。我们这些后人的后人,自然还会如我们一般敬仰于他,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苏东坡千古流芳,文赤壁 亦随之而名垂千古。 (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把黄州的赤鼻矶称作赤壁,是因为苏轼见当地人把赤鼻矶叫作赤鼻,再看它的地形酷似城壁,于是将错就错,把赤鼻矶当成赤壁之战的古战场。 B.文章叙议结合,先叙后议,既叙述了作者游览文赤壁的经过,叙写了苏轼被贬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