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苏辙《六国论(节选)》李桢《六国论(节选)》比较阅读及答案.docVIP

[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苏辙《六国论(节选)》李桢《六国论(节选)》比较阅读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苏辙《六国论(节选)》李桢《六国论(节选)》比较阅读及答案 苏辙《六国论(节选)》李桢《六国论(节选)》比较阅读及答案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候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则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候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取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杀。秦兵未出,而天下诸候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心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也,视秦也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23.(2分)苏辙以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用课文原句回答) 24.(2分)李桢认为六国与秦国相同处在于。 不同之处在于。 25.(3分)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是() A.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韩、魏亲魏以摈奉”。 B.李桢“未必不复增一秦也”的意思是:六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 C.苏辙认为六国的“自安之计”是“厚韩亲魏以摈秦”。 D.李桢认为“视秦无异也”,是因为六国“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 26.(3分)李桢文中的观点有其显著的局限性,请指出并简要地分析这种思想的危害性。 参考答案: 23.(2分)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24.(2分)六国皆欲为秦所为秦得天助而六国未得天助 25.(3分))A(其原因是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而“贫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贩约,以自相屠灭”。 26.(3分)李桢观点中显著的局限性是认为“秦统一六国得天助”,这是一种天命论思想。这种思想宣扬一切都是天生注定的,是不能靠自己来改变的。其危害性在于愚弄、奴役老百姓。

文档评论(0)

yz759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