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人机系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人机系统 13.2 人机系统设计 13.1 人机系统概述 13.1 人机系统概述 (1)含义 ——是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人和机器两个子系统构 成的,且能完成特定目标的一个整体系统。 (2)人机系统的基本模式 ① 人的子系统 感受刺激——大脑信息加工——做出反应(S—O—R); ——S—O:由各种感觉器官与大脑中枢组成,传入神经 作联络纽带,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大脑加工作出 判断、决策; ——O—R:由大脑中枢与运动器官组成,传出神经作联 络纽带,执行大脑发出的指令,做出反应。 13.1.1 人机系统 ② 机器的子系统 控制装置——机器运转——显示装置(C—M—D) ——C—M:由控制器和机器的转换机构组成,是机器接收操 作者的指令,实现机器运转、调控; ——M—D:由机器的转换机构和显示器组成,反映机器运行 过程和状态的信息; ——如:键盘——主板——显示器。 ③ 人机界面 ——人与机器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信息 交流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 ——如计算机:信息输入界面——显示屏 信息输出界面——键盘 13.1 人机系统概述 13.1 人机系统概述 (3)人机关系 ——是指人—机—环境系统中人与机器这两个主要要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 人机关系形式 ——手工作业形式 ——机械化 ——半自动化 ——自动化 在人机系统中,人永远处于主体地位,人的作用只有随着机器的进步而转移,绝不会减少,更不会消失。 13.1 人机系统概述 (4)人机系统的类型 ① 按有无反馈控制分类 ——开环人机系统 ——闭环人机系统 ② 按系统自动化程度分类 ——人工操作系统 ——半自动化系统 ——自动化系统 ③ 按人机结合方式分类 ——人机串联:手工操作、直接介入工作系统(如人操作机 床); ——人机并联:半自动化系统,人以监控、管理为主(如操 作数控机床); ——人机串并联混合: 13.1 人机系统概述 13.2 人机系统设计 (1)人机系统设计目的 ——根据人的特性,设计出做符合人操作的机器、设 备、器具、最醒目的显示器。 (2)人机系统设计要求 ——能达到预定目标,完成预定任务; ——人与机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并协调工作; ——人机系统接受输入和输出的功能,都必须符合设计 的能力; ——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应有一个完善的反馈闭环回路。 (3)人机系统设计总程序 13.2 人机系统设计 (4)人机系统设计过程 13.2 人机系统设计 13.2 人机系统设计 (5)人与机器的功能分配 ① 人优于机器的功能 ——感知觉方面 ——多种渠道接收信息 ——随机应变能力(高度的灵敏性和可塑性) ——记忆(信息的分析、判断) ——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创新能力) ——归纳推理 ——感情、意识、个性 ② 机器优于人的功能 ——能平稳、准确地运用巨大动力; ——动作速度快、信息传递、加工和反应速度快; ——可达到高精度; ——稳定性好、可长期工作; ——感受和反应能力强(如超声波、辐射、微波等) ——可在恶劣条件下工作; ——可同时完成多种操作。 13.2 人机系统设计 ③ 人与机器的功能匹配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