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小流域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研究工作之一。河岸带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
而城市及其郊区河岸带宽度通常不够宽,其净化水质功能受限。印染行业的日益发展,
增大了印染污染物的排放量,对水质净化的要求迫切,其中亚甲基蓝(MB )是一种
影响广泛、典型极为常见的有机污染物。芦苇和香蒲这类湿地挺水植物生长茂盛从而
影响行洪,同时它们每年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随处堆积或无处堆积,造成环境问题。
本研究利用河流中常见的挺水植物芦苇和香蒲制备生物质炭,“ 以废治废” ,为河流生
态修复提供材料。
以香蒲秸秆、芦苇秸秆为原料,采用无氧慢速热解的方法,在 350℃、400℃ 、
500℃、600℃、700℃这五个不同的热解温度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实验中,对香蒲秸
秆粉末和芦苇秸秆粉末 2 种原材料、香蒲生物炭和芦苇生物炭 10 种生物炭材料的元
素组成、微观结构、表面形貌、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并且,使用其中的 10 种生物
炭材料,开展吸附试验,对比分析生物炭材料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1)秸秆生物炭的炭表面拥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如羰基、酯基、羟基和羧基
等。随温度升高,香蒲秸秆生物炭和芦苇秸秆生物炭的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
当升高到一定温度以后,生物炭表面的官能团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
(2 )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炭产率降低(CR350 的炭产率 40.397% ,CR700 的炭
产率 28.793% ;R350 的炭产率 48.893% ,R700 的炭产率 29.912% ),电中和作用增
2 2
大,比表面积增大(CR 的比表面积 1.930m /g ,CR700 的比表面积4.481m /g ;R 的
I I
比表面积3.002m2 2
/g ,R700 的比表面积21.990m /g ),表面孔隙数量增多,褶皱程度
变明显,生物炭表面结构发生变化,理化性质也发生了对应变化,这提高了生物炭的
吸附能力。
(3 )芦苇秸秆生物炭和香蒲秸秆生物炭吸附动力学方程与二级动力学模型一致。
吸附速率在 60min 内急剧增加,60min 后吸附量趋于平缓,120min 达到吸附平衡。相
比两种生物炭对于河流中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效果都比较好,整体看来芦苇生物炭
对亚甲蓝的吸附速度更快,吸附能力更强。
(4 )综合考虑每单位生物质炭所去除亚甲基蓝的量,与每单位原料所对应的生
物炭去除亚甲基蓝的量,并考虑炭产率及制备成本,得出两种湿地水生植物秸秆生物
I
炭的最佳制备温度均为 400℃ ,CR400 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q )为 14.56mg/g,是吸
e
附有机污染物的优良材料。
关键词:生物炭,亚甲基蓝,结构特性,吸附性能
II
目录
1 前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2
1.2.1 河流污染现状 2
1.2.2 河岸带研究进展 3
1.2.3 亚甲基蓝概况 4
1.3 生物炭的研究进展 5
1.3.1 生物炭的定义 5
1.3.2 生物炭的来源 5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