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集体备课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集体备课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黔西县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试行) 课题: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主备人:陈琼 上课时间:第 15 周 课时划分: 2 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 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指名读。 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 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线索。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 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可分为几段? 1 三、学习生字生词, 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 学生自由读生字。 指名读生字。 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1)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 要求学会的字的形?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 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 教师相机点拨 指导。 汇报要求学会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 “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 (2)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 租—祖振—晨 嚷—囊 (3)通过组词练习, 引导学生理解 “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 (4)“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师: 12 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 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 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 2 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导学生体会: 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 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部分, 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 国。 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 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 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 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四、学习第三部分, 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 12 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 么? 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五、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 吗? 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3 板书设计: 中华不振—无人撑腰,受尽欺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之崛起—不受欺凌 教学反思: 4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