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是指已患有某种或多种内科疾病,又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 升高,并持续不降,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并发的病证。
鉴别诊断
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者在临床上均以发热为主症,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
而发,体温较高,多为中度发热或高热,发病急,病程短,热势重,常见其他 外感热病之兼症,如恶寒、口渴、面赤、舌红苔黄、脉数,多为实热证。内伤 发热者,由脏腑之阴阳气血失调,郁而化热,热势高低不一,常呈低热而见间 歇,其发病缓,病程长,数周、数月以至数年,多伴有内伤久病虚性证候,如 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短气乏力,倦怠纳差,舌质淡,脉数无力,多为虚证或 虚实夹杂之证。
寒热真假: 在发热之中,寒热真假的出现,是当热极或寒极之际,可出现与其本病之寒热
不符合的假象,即真热假寒和真寒假热之象。临证时必须详细询问病情,参合 脉证加以鉴别。真寒假热之鉴别要点为:身虽热,而反欲得衣被;口虽渴,但 喜热饮;脉虽数,而不鼓指,按之乏力,或微细欲绝;苔虽黑,而润滑。真热 假寒的鉴别要点为:身虽大寒,而反不欲近衣;口渴而喜冷饮,胸腹灼热,按 之烙手;脉滑数,按之鼓指;苔黄燥起刺,或黑而干燥。
证型
症状
治法
方药
卫表证
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身疼痛,咳 嗽,或恶寒甚而无汗,或口干咽痛, 或身重脘闷,舌苔薄白或薄黄,脉 浮。
解表退热
荆防败毒散、银翘散。
(风寒证选开寸防败毒散为 主方,风热证则选银翘散 为主方。)
肺热证
壮热,咳嗽或喘促,痰黄稠或痰中带 血,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滑 数。
清热解毒 宣肺化痰
麻杏石甘汤
胃热证
壮热,口渴引饮,面赤心烦,口苦口 臭,舌红台黄,脉洪大有力。
清胃解热
白虎汤
腑实证
壮热,日晡热甚,腹胀满,大便秘结 或热结旁流,烦躁谵语,舌台焦燥有 芒刺,脉沉实有力。
通腑泻热
大承气汤
胆热证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或 恶心呕吐,或目身发黄,舌红苔黄 腻,脉弦数。
清热利胆
大柴胡汤
脾胃湿热证
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胸腹胀满, 纳呆呕恶,或目身发黄,舌苔黄而厚 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 健脾和胃
王氏连朴饮
大肠湿热证
发热,腹痛,泄泻或痢下赤白脓血, 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小 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利湿热
葛根苓连汤
膀胱湿热证
寒热起伏,午后热甚,尿频尿急尿 痛,小便灼热黄赤,腰部或少腹疼 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利膀胱 湿热
八正散合小柴胡汤
湿阻
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闷满,肢体困重,纳呆等主要症状的外感 疾病。
湿阻多发于夏令梅雨季节。本病湿邪为患,病位于脾胃,病机主要在于湿邪阻滞中焦,升 降失常。临床以寒化者为多见。治疗原则是祛湿健脾。湿阻之初,湿困中焦,脾虚不是主要矛 盾,应以祛湿为主,可选用芳香化湿、苦寒燥湿、淡渗利湿之品,使邪外出;在病情发展出现脾 虚之象时,则当以健脾与化湿之剂配合使用。湿阻病情不重,传变少,变证少,预后良好,不过 有人可反复罹患此病。
鉴别诊断
湿阻主要应与湿温病相鉴别。这两者是不同类型的疾病,其病因虽然都与湿邪有关,病位 主要在脾胃,但各有不同。湿温病属温病范畴,外感热病之一,多发于长夏暑季,感受暑温、湿 热之邪,邪留恋于气分,进而传变营血,病势缠绵而病程长,变证较多而病情较重,主要症状为 发热稽留不退,身重而痛,胸脘痞闷等。湿阻病因以湿邪为主,湿阻中焦,一般传变很少,变证 不多,病情较轻,症状以脾胃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头身重,不发热,舌 苔腻,脉濡等。然而湿温病与湿阻之热化者其证候相似,其鉴别有一定的难度。
证型
症状
治法
方药
湿困脾胃
肢体困倦而重,或头重如裹,胸闷腹 胀,纳食不香,口中粘淡无味,便溏, 或有形寒,舌苔白腻,脉濡滑。
芳香化湿
霍香正气散
若腹胀便溏者,可在此方基 础上,合用平胃散。
湿热中阻
四肢困重,脘痞闷似痛,口中苦而粘 腻,渴不欲饮,纳呆,尿黄短,大便不 爽,或有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舌台黄 腻,脉濡数。
清热化湿
王氏连朴饮
又可吞服甘露消毒丹
脾虚湿滞
四肢困乏,脘腹痞闷,喜揉按,大便溏 溥,神疲之力,厌食油腻,舌苔溥腻或 舌质淡胖,脉濡缓。
健脾化湿
香砂八君子汤
痢疾
痢疾是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 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为最多,无论男女老幼,对本病“多相染易”。古代有 称之为“肠澼”、“滞下”等。病位在肠腑。痢疾的病机主要是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化 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成痢。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泄泻鉴别。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位在胃肠,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 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维修电工高级实操题库.pdf VIP
- 桥梁工程墩柱、盖梁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
- 2024-2025学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9章 图形的变换 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pdf VIP
- 移动厕所投标方案(技术标 310页).doc
- 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电子电工单招试卷-B卷.docx
- 2025年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GB+30871-2022国家新标准规范.pdf
- 学生处处长述职报告范文.pdf VIP
- 国电乐东发电公司配煤掺烧全流程动态优化系统介绍(罗荣).pdf
- GB50433-201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docx
文档评论(0)